
張炳南

劉山恩

趙相賓

原 林
嘉 賓:張炳南(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山恩(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趙相賓(天津圣百雅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原 林(天津潤茂貴金屬高級黃金分析師)
“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要跑贏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是當下的一句流行語。近期,國內房產調控政策不斷出臺,股市也長期徘徊,社會資金急需尋找出路。隨著CPI指數不斷走高,通脹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保值避險功能明顯的黃金產品。金價上漲能否跑得贏CPI?家里藏金能否保證資產安全?本報記者就此獨家采訪了相關專家和黃金分析師,請他們就此發表看法。
金價43年漲了30多倍
記者:今年物價上行壓力不小,管理通脹預期難度加大,如何看待黃金保值功能?
張炳南:黃金保值功能,是由其本身所具備的規避風險的特質帶來的,在所有的金融資產中,黃金是唯一非借貸形成的資產,沒有違約風險。從1968年國際金價市場化后,金價從當年的35美元/1盎司漲到現在大約1300多美元/1盎司,漲了30多倍,而從美國及全球的物價來看,并沒有上漲這么多,可見黃金的長期保值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金價從較長時間來看可以跑贏物價,但從短期來看則不一定,因為金價是不停變動的。一般而言,我們發現,在經濟熊市中金價要比物價漲得快,牛市則相反。
劉山恩:與黃金不同,人們大量擁有的如證券、貨幣都是信用資產。實物資產和信用資產在價格上基本呈逆向運動規律,信用資產堅挺時,黃金的保值功能就更為隱性,當信用資產疲軟時,黃金保值就更為顯性。而金價和中國CPI的關系,要一分為二來看,事實上,金價更多的是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但是CPI的漲幅對消費者的心理是有影響的,當CPI上漲時,消費者要求保值的欲望就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