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萎靡 房產存量增加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15日聯合發布消息:今年1至2月,北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73.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132.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1%,呈兩位數大幅下降。
摩根大通最近發布的中國房地產月度研究報告顯示,今年2月內地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重慶、成都、天津)的房屋銷售量較今年1月下降45%。搜房網監控中心統計,2月份有77%的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環比下降。
以北京為例,前一周成交套數達1056套,成交面積為10.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08%。從更長的時間的段來看,京版“國八條”調控政策已執行月余以來,北京樓市成交量持續低迷。據披露,新政執行首日截至3月18日,北京市新建商品房網簽總量為3504套,環比新政執行前一個月下跌42.1%,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為20.8%。
以萬科為例,2009年萬科的開工面積僅有561萬平方米,2010年初則將新開工面積大幅提高至855萬平方米,而實際上2010年新開工面積達到1248萬平方米,相比年初計劃增加了46%。開工面積即將轉為市場供應,銷售卻急劇放緩,房企存貨或大量增加。萬科和保利地產的存貨都已突破1000億元,同比大幅增加,華僑城、中華企業、華發股份和嘉凱城等四家公司的存貨也在100億元以上。
易居中國上海房屋銷售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孫華良表示,限購是導致成交量下滑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開發商都在商議營銷對策,不排除進入3月開盤高峰期后,會出現一輪價格下滑。
房產商資金“斷糧”
據記者對已經發布2010年年度經營情況的40家開發商的粗略統計,其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累計為298.66億元,同比增長了37.88%。不過,這40家開發商截至去年年底的負債合計達到6035.05億元,同去年年末的3879.81億元相比,大幅增加了56%。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給記者算過一筆賬,2010年時依然是樓市豐收年,以上述40家開發商為例,即使未來的利息成本不變,按照目前的盈利水平計算,這些房企要還清債務就要不吃不喝20.21年。
債務驟增直接加重開發商的財務成本,以萬科為例,2009年該公司的信托借款利率在5.35%~5.45%之間,但是2010年其借款成本大幅攀升,如在2010年2月份的信托利率上升到5.85%,而到了2010年9月份,利率就飆升到10.2%。“因為房地產企業要靠貸款,一旦沒人給他提供這種資金了,那么部分開發商很快就瓦解了。”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韓保江教授曾表示。
Wind數據顯示,已披露年報的42家房企中,有29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值較2009年同期出現下降,占比近七成。從年報來看,開發商對于樓市的投資并沒有放緩,新開工面積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市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