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墓地漲10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生前的享受,為逝者選擇一個豪華“舒適”的墓地,也逐漸成為一些人的“時尚”。
哈爾濱南郊某民營墓園推出的“紫冠墓”,廣告中對墓型特點的描述是“造型大氣,氣勢磅礴,三級臺階寓示著步步高升,私家庭院式的設計,寓示家族基業長青”,該款墓地的標價為43.33萬元。
近幾年,一些地方的墓地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出現了“墓地比房價貴”的怪現象。由于土地稀缺,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現象。
昂貴的石材、寬大的墓室、精美的雕工,成為眾多豪華型墓地追求的“標配”。記者在皇山公墓的業務洽談室門前看到,這里的墓位從2.56萬元到22.8萬元不等。而樹葬為8600元,草葬為3600元(單人)、5200元(雙人)。
皇山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周繼生告訴記者:“皇山公墓是1991年開始建的,當時第一批墓地是3400元,還有2700元的,一塊碑才20元。隨著石材價、運費、人工費的上漲,墓地價格也相應漲價。”
在購買墓地的同時,逝者家屬還要根據墓地的不同價位繳納管理費,1萬元以下的每年120元,1萬—3萬元的每年190元,3萬—7萬的每年300元,7萬—10萬的每年400元,10萬以上的每年500元。和骨灰寄存相比,這筆管理費也同樣價格不菲。
據了解,哈爾濱市共有墓地24個,其中公益性的墓地2個,經營性墓地22個。楊紅偉介紹說,目前,哈爾濱市民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骨灰寄存的還占多數,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墓地。
要管黑中介也要改理念
“動輒幾千元、上萬元的殯葬費雖然有著非正規的白事先生從中欺騙,但與我們的鬼神文化、忠孝文化、面子文化也不無關系。”王黎明說。
喪葬費花得越多,逝去的親人似乎就越有面子,在這個時刻再討價還價,似乎不合時宜;親人故去心情悲痛,盡快入土為安、盡善盡美地辦好喪事,不僅被視為對逝者的告慰,對家屬本身也是一種安慰;中國比較避諱“死”,平時大家都不會去主動了解喪葬行業,對這個行業知之甚少……這種種心理,都成為“殯葬黑中介”斂財的“機會”。
哈爾濱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贊同這一觀點。王緒坤告訴記者,近年來工商部門和消協很少接到關于殯葬過程中的消費投訴,“辦喪事本來心情就不好,也不愿意因為價格顯得自己舍不得給逝去的親人花錢,即便是明知吃虧被騙,通常也就選擇忍下了。”
除了加大對“殯葬黑中介”的規范力度,改變收費混亂、魚龍混雜的現象,相關人士也表示,改變殯葬理念同樣不可忽視。“民政部門在規范國營殯葬服務收費的同時,還通過新聞媒體號召市民文明殯葬,移風易俗。我們2009年推出的海葬服務已經辦了5期,人數也在明顯增加。”王黎明介紹說。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