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某大型百貨公司市場推廣部經理告訴記者,購物卡的話題非常敏感,行業內諱莫如深,現在廣州三大百貨都在發購物卡,但是誰都不肯說太多。之前購物卡被禁止過一段時間,但后來又借其他名義重出江湖,因為“這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手段”。
根據記者調查,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購物卡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單項消費卡,由零售商家、專賣連鎖商家等發放,只可在自己旗下商戶使用,即是目前流行廣泛的各種百貨商場、超市發行的購物卡,中石油、中石化發行的加油卡等;二是由專業發卡公司發放,可以在多個特約商戶使用,包含購物、加油、餐飲、娛樂等服務,這種卡也可稱為通用型卡;還有一種既可以在多個特約商戶使用,又可以在自己公司旗下的百貨公司使用,如華潤萬家的購物卡升級后,憑提貨憑證還可以在高級工藝品點、酒窖使用。
各種卡在使用期限、使用范圍,積分折扣方面條件各有不同,花樣繁多,但卻都有著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外觀上,卡的名稱往往叫會員卡、積分卡、優惠卡,避開購物卡的字眼;卡的面值用不同顏色暗示,卡號也藏有玄機,長長的數字串中某幾位才表示了金額的大小。這些隱晦的方式令購物卡和持卡消費添上了一抹曖昧的色彩。
購物卡管理只疏不堵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歐美以及我國臺灣地區,購物卡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其購物卡支付市場也趨于成熟,并已形成了完備的法律規制體系,對預付式證票的發行主體、使用方法、監督管理等環節涉及的法律問題都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范。
反觀國內,購物卡往往和貪腐、避稅、吃回扣等負面內容掛鉤,并且長期以來國家不同部門曾以多種文件形式明令禁止購物卡的流通。市面流行的購物卡一直處于灰色的尷尬境地。
此次國務院廉政會議提出的有關購物卡在反腐工作中的新要求,希望能推動有關部門正視購物卡只能疏不可堵的現狀,借鑒歐美地區成熟的購物卡規范,盡快出臺能夠約束購物卡發行、監管的有效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