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有很長的路要走,配套改革還非常多,需要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在跨境貿易結算、跨境投融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預計2020年,人民幣將成為重要的區域性貨幣和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性貨幣。”近日,權威主管人士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中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正在穩健推進,思路、方法和路徑已經基本清晰。
“現在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期,有利于人民幣‘走出去’的政策都應該鼓勵。”不過,這位人士也提出了指導原則,一國經濟實力是其貨幣能不能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條件,“人民幣‘走出去’,必須始終要以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根本基礎,在保持穩健政策和提高宏觀管理能力的同時,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根據美元和日元國際化歷史經驗,他向本刊記者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完全是順勢而為,“走出去”最根本的動力是來自需求和市場,“人民幣‘走出去’,并不是最近才開始的事情,至少已經經歷了2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市場需求為驅動,而非搞‘運動’。如果沒有堅實的市場需求基礎,人民幣‘走出去’,也很難持久。”
在受訪權威人士看來,人民幣國際化要真正做好,一定要有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比如,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如果處處限制資金和需求,發展肯定比較慢。當前背景下,愿意用外幣還是人民幣,不能仍然由行政政策決定,而要讓經濟主體自己選擇,哪個有利就選擇哪個。”
“走出去”新進展
據權威人士介紹,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初步形成了多方位突破。
其一,在周邊國家形成了相當規模的人民幣使用。早在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就與比鄰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邊境貿易的本地結算協議。目前,人民幣結算在內蒙古、廣西、云南的邊境貿易中占了絕對優勢。比如,中蒙邊境貿易結算80%用人民幣結算,中越和中緬的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達到90%。除了作結算貨幣使用外,周邊國家地區的居民也都愿意使用人民幣。據云南省一項調查,截至2009年末,云南省已經有40多萬境外居民在中國境內開立賬戶,存款金額達到40多億元人民幣。這說明在邊境地區,人民幣廣受境外居民歡迎。
其二,港澳地區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隨著港澳經濟與內地更緊密結合,人民幣在香港和澳門的流通和使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且人民幣在香港有了一定數量的沉淀。目前,香港是人民幣境外業務的最主要地區,也是人民幣流出最多的地區。
尤其是從2003年11月在香港開放人民幣業務后,香港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截至2010年7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同時,自2007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來,累計發行金額已達到380億元。這對于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促進人民幣業務進一步在其他地區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三,雙邊貨幣合作不斷取得突破。這主要體現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受危機沖擊,地區金融穩定受到嚴重影響,周邊國家借鑒當時美聯儲與發達國家之間簽訂貨幣互換的形式,也要求與中國簽訂本地互換協議。
他為本刊記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開始這些國家或地區是為了通過從中國進口,來獲得部分外匯使用。隨后,則基于與經濟和金融非常穩健的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以提高市場對其經濟和貨幣的信心。目前,已先后與韓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簽署協議,互換金額已達到8035億元,相當于1200多億美元。
其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序開展,幫助中國企業規避國際主要國家匯率的大幅波動。2009年4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四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0年末,參與試點的出口企業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6.7萬多家,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5063億元。
其五,人民幣跨境投融資個案試點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后,隨著“走出去”戰略開展,國內許多企業紛紛要求用人民幣投資,貿易時也希望用人民幣做信貸。比如,中石油海外大項目投資后,實際上資金最后又回流國內采購設備,要用美元來回倒,加大匯兌風險和成本。因此,進行人民幣投資最劃算。
據統計,2010年各試點地區共批準跨境融資人民幣結算試點項目16個、金額814億元。新疆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