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也團購了。”老王無奈地說。老王所說的“團購”可不是團購日常生活用品,他們“團購”的是價值超過千萬甚至上億港元的頂級翡翠原石。
老王是香港一珠寶商的采購顧問,從事珠寶原料鑒定和采購議價已有30多年,主要負責翡翠。他介紹,目前具有投資和加工價值的翡翠,只出產于緬甸。緬甸翡翠三大“公盤”,即緬甸珠寶交易會、緬甸年度中期珠寶交易會和緬甸珠寶特別交易會,歷來是各珠寶廠商和收藏投資者的“必爭之地”。
去年以來,內地豪客在緬甸一擲千金,將翡翠原材料價格推向“頂峰”。就連以往占絕對優勢的香港老板們,也驚得目瞪口呆。老王說:“這些內地客商似乎已習慣去‘爆炒’所有可炒作的東西,就連價值數千萬港幣的翡翠原石,也似乎和炒作綠豆一般容易。”中國寶玉石協會資料顯示,翡翠雖然產自緬甸,但市場卻在中國。從數量上看,九成翡翠原料被中國內地買家買走。
一位參加過今年3月舉辦的緬甸珠寶交易會的人士這樣描述拍賣現場:數千人競拍,上千次叫價,成交總額約200億元人民幣,而他們爭搶的,就是一塊塊“石頭”。“簡直就是瘋狂的石頭。”
此次交易會聲勢浩大,參觀人數近11000人,僅中國內地從廣州、汕頭、昆明等地起飛的包機就有16架次。繞道泰國和新加坡等國而來的中國內地客商也不少。來自中國的參會者總計有8000人。這位人士說:“仰光所有高檔酒店客房全部爆滿。餐廳里和出租車上到處是參加公盤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