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回應
純屬捏造公司已報案
昨天下午,就網絡舉報一事,伊利發布聲明稱:從6月12日下午3時左右開始,國內主要網絡論壇先后出現大量針對伊利的誹謗信。誹謗信的內容純屬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壞伊利集團的正常經營。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后續事態進展伊利集團也將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
昨晚,伊利方面進一步表示,呼和浩特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在接到伊利報案后,已于昨晚7時正式立案。
伊利有關人士昨天還對舉報信作者的身份提出質疑:“公司從來沒有‘董事長助理’這么一個職務”。
■市場反應
股票封死跌停板
昨天是伊利股份十送十除權的關鍵時刻,卻出現上述網絡舉報。當天伊利股份一度被打到漲停價19.9元,但隨后便大幅下跌,10點半左右,更被封住跌停,報16.28元。截至收盤,封單仍高達近123925萬手。
全天成交量463814手,成交金額高達7.6億元,換手率為2.92%,單日成交量創下歷史高位。
根據財匯數據統計顯示,一季度共有58只基金持有伊利股份,其中,嘉實研究精選、基金普惠等基金持倉金額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居前。
■走勢分析
對長遠發展不造成影響
“由于恐慌性拋盤未完全釋放,短期股價恐進一步下挫”,分析師孫旭東認為,伊利股價短暫下挫不會對公司長遠發展產生顯著影響。
孫旭東表示,綜合來看,此事件不是伊利股價巨量跌停的根本原因,只是導火索。首先,目前大勢較弱,而伊利股份歷經兩年牛市之后,股價處于高位,有回調需要;其次,公司上月底公布了再融資計劃,巨額融資將投建五大項目,兩年后才能產生效益,將明顯攤薄每股收益。融資計劃也彰顯了伊利遭遇資金瓶頸的窘境,缺乏資金支撐,大規模發展受到制約,影響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并且募投項目本身充滿不確定性,此次事件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
“但長遠來看,募投項目將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公司產品結構和盈利能力”,孫旭東表示,此事件畢竟不同于三聚氰胺,短期不會對公司產品及市場形成實質沖擊,且公司綜合治理結構尚算完善,管理層正力促減小該事件的負面影響,股價短暫下挫不會對公司長遠發展產生顯著影響。
■專家說法
謹防越描越黑
“任何事情無風不起浪,張三林掌握了這么多資料,肯定做了充分調查”,中國乳業知名專家王丁棉昨天這樣表示:“張三林這個人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乳業人士都認識他,伊利質疑其身份,很顯然是越描越黑。”王丁棉甚至還稱:“張三林現在還在世,并不是死無對證,伊利這樣說法只能是公關的失誤”。
“一個離開伊利多年的老頭直到今天還寫這樣的舉報信,我們也無法確定其反映的問題100%屬實,但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這些事情其實多年前就在業內傳開”,王丁棉說,最起碼伊利高層的這些行為值得懷疑,需要調查。
“這件事情,一方面是考驗潘剛的個人公關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看相關方面處理此事情的態度”,王丁棉表示,其實伊利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問題,如何真正做到對上市公司的嚴格監管才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