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世界鈦會20日在此間舉行,這是中國自1992年成為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成員國以來首次舉辦世界鈦會,標志著中國鈦科學技術開始跨入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
據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介紹,鈦是“全能的金屬”,是優質輕型、耐蝕結構材料、新型的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材料,是重要的戰略金屬,在空中、陸地、海洋以及宇宙超低溫的外層空間都有著廣泛的用途。
本世紀以來,中國鈦工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超過30%。資料顯示,在2001年前,中國海綿鈦年產量僅占世界鈦總產量的3%;而到2008年,中國海綿鈦產量一舉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總產量的30%左右。目前,中國已是世界最大鈦生產國和消費國,2010年海綿鈦產量54661噸。除了規模的擴大,在產業設備條件以及鈦技術研究和應用等方面中國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但是,國內鈦產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供需失衡、海綿鈦投資過熱等問題。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國內海綿鈦年生產能力達10萬噸左右,超過其它國家和地區產能總和,也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
周廉指出,中國的鈦研究水平距離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還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工藝性研究較多,對相關基礎研究不足;共性研究手段已經具備,但研究深度不夠;對新的應用研究不夠重視,鈦的應用領域較窄等。
國內相關行業組織提出,中國鈦行業的技術進步將以航空航天、艦船、核電站以及國民經濟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以及嚴格的生產過程控制,全面提高鈦制品的質量水平,大力發展高端鈦產品,在“十二五”末期時,實現高端鈦制品基本滿足國家需要,鈦制品的出口率穩定在20%-40%之間。
據了解,第12屆世界鈦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寶鈦集團有限公司等協辦。會議圍繞2007年以來鈦科學與技術的最新進展,匯聚全球最新鈦應用成果與技術。
世界鈦會由美國國際鈦協會、英國鈦協會、法國鈦協會、德國鈦協會、獨聯體鈦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日本鈦協會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涉鈦協會共同發起,旨在交流世界各國在鈦冶金、加工、應用、科研和市場方面的最新進展。世界鈦會每4年舉辦一次,從1968年在倫敦舉辦第一屆會議以來,世界鈦會已先后舉辦11屆。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