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6月份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將高于5月份,翹尾因素將達全年峰值
問: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升5.5%,一些機構、專家預計6月份可能突破6%。這是否意味著物價上漲有失控的危險?
答:1—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平均上升5.2%。分月同比漲幅分別為4.9%、4.9%、5.4%、5.3%和5.5%。當前價格總水平確實在高位運行,今后個別月份漲幅還可能會較高,但總體態勢是可控的。
分析價格走勢,特別是分析價格總水平月度漲幅時,通常要用到兩個概念:一是去年價格上漲的滯后影響,通俗說法叫做“翹尾”;二是今年以來新發生的價格上漲,通俗說法叫做“新漲價”。以5月份同比上漲5.5%為例,翹尾是3.2個百分點,也就是去年5月到12月的價格上漲在價格指數統計上反映為同比上漲3.2%;新漲價是2.3個百分點,也就是今年1月到5月的價格上漲在價格指數統計上反映為同比上漲2.3%。
由于去年下半年價格總水平上漲較多,對今年的翹尾影響很大,這是今年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較高的主要原因。今年前5個月的翹尾分別為3.7、2.6、3.2、3.1和3.2個百分點,占當月CPI同比漲幅的75.3%、52.6%、59.4%、58%和58%。今年以來,新漲價因素盡管也在增加,但由于反映新漲價影響的環比漲幅從1、2月份的1%、1.2%回落到-0.2%、0.1%和0.1%,趨勢是收斂的。這說明國家穩定物價的各項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價格較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預計6月份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將高于5月份,這也是因為翹尾將比5月份增加0.5個百分點,達到3.7個百分點的全年最高值造成的;下半年由于翹尾的快速回落,新漲價因素繼續得到遏制,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將高位回落,全年價格將在可控區間運行。
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限,引發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問:4月份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遭遇嚴重旱澇災情,這么嚴重的災害天氣會不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進而進一步推高物價?
答:前段時間,我們派出多個調研組到實地了解情況,從調查情況看,近期的旱澇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有限,引發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旱澇災害發生時間對農時影響不大。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嚴重旱情雖然推遲了少數水稻種植,但6月份以來的幾次強降雨有效緩解了旱情,中稻的播種面積仍然是增加的,播種時間推遲以及近期南方局部澇災的影響可以通過加強后期田間管理來彌補。
其次,我國地域遼闊,每年都有局部地區受災,今年旱澇災情同樣局限在部分地區。除長江中下游地區外,北方冬麥區以晴為主,夏收工作進展順利,小麥再獲豐收已成定局;東北地區墑情好于往年,有利于春播和農作物苗期生長;西南、華南地區氣象條件也接近常年,對當地農業生產較為有利。
第三,中央高度重視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穩定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各項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抗旱救災,對減少災害損失、穩定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的看,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秋糧播種面積有所擴大,國家糧食儲備充裕,保障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價格基本穩定是有基礎的。當然,由于農業人工成本上升較多,以及化肥、農藥、柴油等物質投入成本的上漲,糧食價格仍將保持溫和小幅上升的態勢,這也是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糧食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客觀需要。
當前生豬價格同比漲幅很高主因是去年同期豬價過低,但后期繼續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