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壓力仍在
《財經國家周刊》:在過去的數年中,針對中國的貿易爭端越來越多,特別是來自美國和歐盟。中國對一些國家保護主義抬頭也頗感憂慮。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拉米:金融危機給了全球貿易體系一個嚴峻的考驗。人們曾經十分擔心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貿易保護主義,所幸這并沒有成為現實。的確,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孤立主義的做法,這影響到了世界貿易的一小部分。來自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仍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當然,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平衡、許多國家出現的高失業率和各地出現的貨幣爭端,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仍將存在,各國政府也必須保持警覺。世界貿易組織也將繼續監控這一現象。
在貿易爭端方面,過去的5年中,世界貿易組織的其他成員對中國啟動了19次爭端解決機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但美國也面臨了19次這樣的挑戰,歐盟則是17次。這意味著什么?很簡單,這告訴我們,參與貿易最多的國家,自然也會卷入最多的貿易爭端。一個大量出口和進口不同產品和服務的國家,又擁有大量的貿易伙伴,自然也就會產生大量的貿易摩擦。
對這些貿易大國而言,貿易爭端只影響了很小一部分的出口和進口,因此完全不值得擔心。
此外,在過去的4年中,每年與中國有關的貿易爭端都只有4起,因此針對中國的貿易爭端數量并沒有迅速上升的趨勢。中國的情況大體上與美國和歐盟相同。我們不應當把貿易爭端等同于貿易保護主義。貿易爭端是一種解決分歧的和平方式,而貿易保護主義則是一種出于內部考慮的單邊行為。
《財經國家周刊》:你對歐盟2010年的經濟表現有何看法?又如何展望其在2011年的發展前景?怎樣看待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歐盟對此的反應?現在大家擔心歐洲的現狀影響全球化的談判進程。
拉米:歐盟在2010年的增長勢頭疲軟,而2011年其表現可能會更糟。2010年,歐盟經濟大約增長了1.8%,2011年的預測數字也是1.5%。當然,在這27國的內部,數據會出現很大差別。德國經濟在2010年增長了3.6%,而愛爾蘭和希臘則沒有增長,甚至陷入了衰退。由于歐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如果歐盟的經濟增長放緩,其消費需求必然受到影響,這對歐盟的貿易伙伴而言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至于主權債務危機問題,歐盟采取的行動或許有一些遲緩,但創立共同救援基金的決定是非常出色的。
中國應有自己的觀點
《財經國家周刊》:你對2011年的多哈回合談判有何展望?對各國領導人有哪些建議?
拉米:事實上,正是各國的領導人將2011年設置為完成這一談判的“機遇窗口”。我在最近幾個月所觀察到的情況都是令人鼓舞的。談判的參與者們都表現出了更多的決心,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部長們、大使們和其他官員都已經開始著眼長遠和大局,超越了局部的視野。
現在需要的,也許是各國應當怎樣說服議會接受談判條款,以及各國如何在農業或工業關稅方面達成妥協。這些將標志著談判進入尾聲。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些,而我們擁有的時間也很有限,各方必須抓緊時間。
《財經國家周刊》:你如何看待2011年的中國經濟?2011年是中國加入WTO十周年,對中國參與全球事務上的角色,你有何展望和建議?
拉米:2011年,中國經濟將繼續走強,并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樣的持續增長已經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我不認為這樣的增長勢頭會發生改變。不過,諸如通貨膨脹、資產價格問題、就業問題和商品價格問題都將成為中國政府需要特別小心面對的挑戰。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對世界的政治影響也越發明顯。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我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各個領域都變得越發獨立和活躍。
有趣的是,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并非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而是由于它是世界上第二大且增長最為迅猛的進口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首席談判專家龍永圖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表述,即一個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地位是由其進口市場的規模決定的,因為擁有龐大進口市場的國家在貿易談判中對其貿易伙伴更有影響力。
因此,世界也期望中國可以在面對全球問題時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和觀點。我也相信中國可以達到這一期望。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