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創新的重心仍應放在傳統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上。這些產業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的強項,是吃飯的飯碗,必須放在優先級的第一位。”今天,在常州舉行的2011年中國開發區創新合作大會上,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中國產業布局和經濟全面發展轉型仍應以傳統產業為基礎。
龍永圖表示,傳統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是拉動中國外貿出口和中國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全球對中國出口品的剛需依然體現在這些產業的產品上;此外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解決就業的主要渠道,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解決民生問題,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是就業,就業要放在所有問題的第一位來保證。
對于目前中國“時髦”的“發展新興產業”,龍永圖認為,很多地方對新興產業的認知較為片面,一談發展新興產業必然出現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這些新名詞。“據今年國家發改委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對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的新興產業發展調研中,90%以上的地區選擇了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為重點新興產業,其中80%的地區選擇發展節能環保作為重點產業,60%的地區選擇發展生物產業,一半以上選擇發展新能源產業。此外全國有27個省市區的100多個城市在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已經出現產業重復、規劃聚攏的趨勢。”對此,龍永圖發出警告,稱“并非危言聳聽”。
龍永圖特別強調,許多地方只顧“趕時髦”猛上新興產業,把傳統制造業、化工產業貼上“高能耗、高污染”的標簽,急于擺脫。“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我一直認為沒有污染的行業只有污染的技術,我們要做的是盡快對這些產業進行新技術新管理的改造升級。不要簡單排斥某些行業、標簽化某些產業,這樣會在產業布局上出現重大的失誤。只有符合中國國情,把傳統產業放在轉型升級的優先級上,才不會出現搞花架子、搞政績工程的問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