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沒發票“理所當然”?網商稱開發票“不用活了”
年網購4萬元一張發票都不給
沒有實體店的網商無票可開,消費者又懶得索要,不給發票似已成為網購“潛規則”
在網上買了4萬多元的演出票,網站承諾給發票,卻從去年初一直拖到了今年,至今不見蹤影……17日,遭遇此事的廣州某公司經理林小姐氣憤不已地向羊城晚報投訴:“他們一再食言,說出的話從來沒有兌現。這是對廣大消費者權益的蔑視!這種風氣必須改變!”
在網購大潮風起云涌的今天,林小姐的遭遇直點網購問題的要穴———網購發票,“一票難求”!
就在林小姐向羊城晚報投訴前的2月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八部委發布《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今年將對北京、廣州等20余個城市開展網絡(電子)發票應用試點,從國家層面上規范網購發票問題。可見,網購發票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引起密切關注。
網站發票為何大多“一票難求”?這種涉嫌偷稅漏稅的行為何以橫行無忌?……羊城晚報記者連日來就此展開了調查。
花4萬多塊沒一張發票
法律專家:典型偷稅漏稅
網購商品多是自用
林小姐去年之前因為工作的關系一直住在北京,當時她經常在知名票務網站“大麥網”購買各種演出票。“北京演出票全部都有發票,是和演出票同時送到的,非常方便。”
去年林小姐回廣州長住,也開始通過“大麥網”購買演出票,但她奇怪地發現———所有送到手中的票都沒有發票。“我打電話問‘大麥網’,他們說所有演出票的發票都要等到演出結束后才能拿到。”
“或許只是兩地工作流程不同而已”,一開始林小姐也沒將這事放在心上,一直耐心等待。但接下來,她買的演出票越來越多,發票卻從來沒見過一張。
這些沒開發票的演出票,林小姐全部保留了下來。記者在林小姐處看到,最早的演出票是去年3月26日的,最晚的一張則是今年1月14日,票款共計43000余元。在林小姐打印的訂單上,大多都有明確說明:“要發票,抬頭為××……敬請廣州站將之前所欠的發票到時一起快遞送來”等字樣。
“大麥網”為何至今未送發票?“大麥網”廣州站有關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們和北京站的管理不同,“需要演出結束后才能送發票,而且必須在訂票的時候寫抬頭才行。”對于林小姐所提的發票問題,工作人員稱:“沒有4萬元那么多,只有1萬多元是寫明要發票的”。
當記者表示已看過訂單時,該工作人員表示:“反正我這里顯示,要發票的只有這么多,你要不要?”但即便是該工作人員承諾可給的這1萬多元發票,截至記者發稿時,也尚未送到。
對此,廣東省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主任何富杰表示:“林小姐可以起訴該網站或者到當地稅務局舉報其偷稅漏稅行為。如果演唱會還沒開始,由于買方可能會退票。因而暫不開具發票,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今演出已結束,同時林小姐在訂票時已經要求開發票,在這種情況下,商家不給發票,就屬于典型的偷稅漏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