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深入采訪時發現,盡管小產權房層出不窮,但房產商獲取土地的路線圖基本一致。
熟悉增城華馨苑項目的業內人士張澤浩告訴記者,華馨苑當年是有兩個開發商從白江村拿到了承包權開發的,最初的思路是通過出租來獲取收益。近年來,白江村改造項目正在加快進程,這就使得華馨苑房價下降,房產商也積極謀求出售。
張澤浩告訴記者:“政府批準-土地規劃-宅基地獲得-融資信貸-建設竣工-出售出租”,這基本上是“小產權房”的不二法門。政府批準指的是“鄉鎮政府批準”,融資信貸則一般不需要通過銀行,如果項目很大,一般1至2個房產商就能將房子建起來。
“建設成本不過整個項目運作成本的30%。相當于售價3000元/平方米的電梯房,實打實的建設成本不過1200元/平方米。即使是全部出租,利潤也在30%左右,如果能夠有銷售,利潤再差也能保證在40%至50%之間。”
記者在白云區、黃浦區采訪的多位小產權房代理中介表示:其實現在最擔心的是清理小產權房的政策切實執行下來。
張澤浩說:“從2008年開始就說要清理,但究竟怎么界定,如何執行,一直都不清楚,我們也就繼續干。今年政府下了大力氣整治,我們這才心慌慌的。如果政策真的要執行下來,我看80%以上的小產權房都要挨拆。”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