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不正當競爭
無論是真是假,這樣的商戰是否涉嫌不正當競爭?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著重分析了此次大戰中的法律關系。他認為,此次價格大戰有可能涉嫌虛假宣傳和低于成本價銷售,這兩個行為都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的行為。
在他看來,這首先涉及虛假宣傳。因為在價格戰中,兩方或三方都提出自己價格最低,但總有一家或兩家,不可能是價格最低,那么價格不是最低的那家或兩家就涉嫌虛假宣傳。再有,某些低價商品自始至終缺貨,下不了訂單,也涉嫌虛假宣傳。雙方承諾低于成本價格銷售,但由于公眾并不清楚真正的成本價,這一點也很難判斷。
如果消費者遇到下不了單,始終是缺貨狀態,或者服務器癱瘓,以不可抗力為由不履行訂單,抑或下了單,但電商又以缺貨不送貨,消費者如何維權?
趙占領說,以上幾類情況都較難維權。最大的障礙是,消費者與電商的合同什么時候才算成立?大部分電商認為,只有確認訂單發貨了,才算合同成立,那么如果消費者只是下單了,并不意味著合同成立,很難維權。
價格戰對產業生態環境有怎樣的影響?趙占領認為,或許在價格戰的初期,消費者能得到一定的實惠,但長此以往,價格戰會傷害整個產業的利益。一些實力不強的企業可能會出局,出現一家獨大或少數幾家獨大的局面,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構被破壞,最終傷害的是消費者。
劉步塵認為,國家職能部門應該及時干預,不允許這種惡性價格戰。“全世界最優秀的電商是亞馬遜,但有誰斷言亞馬遜是靠這樣打價格戰起來的?價格戰是最低端、最簡單的競爭方式——以犧牲利潤的方式把別人打敗。更何況這場戰斗是基于把別人打死的心態在進行,這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