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市場如何“把消費留住”?
相對于境外消費的紅火,境內消費則略顯平淡。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8006億元,比2011年國慶期間增長15%左右。中銀國際報告稱,此增幅為2007年以來的“十一”黃金周最低增速,也是近三年春節和“十一”兩大黃金周中增速最低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黃金周銷售不及去年,原因在于人均消費下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今年的黃金周旅游和消費比之以往更具有草根性,這一結構變化意味著本輪經濟下滑對普通百姓的消費支出影響并沒有想象中悲觀,顯示了中國社會消費中堅力量的崛起。
孫立堅建議,國內可通過建立奧特萊斯、免稅店等方式把居民高端消費從海外轉移回境內,培育本土高端消費品市場,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提振國內經濟。
廣發證券研究員陳果認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銷售”,營造寬松的國內消費環境,適度降低稅率,放寬高端消費品進口,發展民族高端品牌,從而將更多居民高檔消費留在國內。
專家認為,中國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引擎正在茁壯成長,并將持續構成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