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警方介紹,落網的“惡意差評師”大多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其中一位安徽籍的犯罪嫌疑人楊某,短時間內作案40多次。“差評師”向每家店鋪索要的金額通常只有幾百元,但作案頻率較高,今年6月作案高峰期,一天之內就曾攻擊20多家店鋪。
據警方披露,“惡意差評師”已經形成團伙作案。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二大隊中隊長韓榮為說,嫌疑人通常是從各種聊天平臺糾集7、8個人,大家先鎖定某件商品,通常是網店贈送的、或是單價1元以內的商品,找好目標之后將信息發到組織者手里,約好時間,統一去網店拍貨。購買時除了留下統一的聯系電話,隨后由團伙里的“談判者”與賣家談判,收取贓款并進行分贓。
隨著網購的興起,“惡意差評”“刷信譽等級”等新型網絡犯罪不斷涌現。韓榮為說,據落網的7名“惡意差評師”交代,他們普遍認為“鼠標點一點”就能坐享其成,來錢又快又輕松,卻沒有意識到“拉人入伙、組團圍攻、敲詐勒索”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網絡是虛擬的,但網絡交易的細節已經留下痕跡。對于這樣的犯罪行為,警方將聯合淘寶網嚴查到底。
據韓榮為介紹,盡管此次案件的涉案金額并不高,但短時間內多次敲詐已經構成犯罪,同樣有法可依。根據2011年修改后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警方表示,網購平臺上類似“惡意差評師”的案件,破案的最大難題是,由于涉案金額較小,很多受害者受到敲詐后往往未向公安機關報案,以致于公安無從查找案件。因此,公安機關提醒受害賣家要及時報案,共同維護網購秩序。
此外,淘寶網近期開通了惡拍舉報綠色通道,對監控到的和賣家舉報的群體惡拍訂單,經核實后進行關閉交易處理,避免賣家受到損失。對于參與惡拍的買家賬號,情節嚴重者凍結淘寶賬戶。9月份開始,“VIP會員等級”“實名認證信息”“注冊時間”等買家個人信息開放對賣家顯示,短時間內注冊、未實名認證的“惡意差評師”自然會被識別出來。
杭州警方透露,抓捕“惡意差評師”的行動仍在進行,預計還有多名嫌犯將在年內陸續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