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增速多月下滑,進一步印證工業去庫存狀態
今年以來,進口增速多月下滑,進一步印證工業去庫存狀態。進口的下降意味著企業的需求疲軟,這是企業去庫存的理性選擇,即在去庫存時,減少原材料的采購,從而減少進口。
年初以來,由于生產需求回落對工業生產的影響,部分行業、產品的產能超過需求,形成非正常庫存,與出口相關的行業矛盾尤為突出。在此背景下,鋼鐵、工程機械、紡織服裝、有色、煤炭等行業明顯加速去庫存,雖然各行業去庫存進度不一,但總體判斷,這輪去庫存已經進入到“下半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安踏、361°、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存貨量低于1億元的只有4家。分析人員指出,短期來看,要消化如此高的庫存,僅靠傳統市場,恐怕力不從心,中國服裝企業可能需要更多考慮其他新興市場,比如東盟及非洲大陸。
杭州杭派女裝商會秘書長孟平指出,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冬裝銷售量幾乎占到全年銷量的一半,所以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有用冬裝去博取利潤的想法,去庫存步伐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