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回收悄然轉戰 “網絡”
記者調查發現,日益發達的禮品網絡回收,同樣也加速了禮品回收行業的重新洗牌和轉型。
近年來,禮品回收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從業者為了改變不利局面,開始拓寬“經營渠道”,一些網絡“回收”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辦。
一時間,頻頻送出和收到的“新年禮物”,正以一種特殊的渠道再次回到市場,并形成了一條收購、渠道、再銷售的“灰色產業鏈”,甚至“產業升級”至電子商務、“網上網下”聯動,生意相當紅火。
打開互聯網,在搜索引擎里輸入禮品回收字樣,能發現很多看似正規的“禮品回收公司”網頁。而一些知名購物網站上,有關禮品回收和銷售的“網店”更是層出不窮,這些禮品回收的商販會在網上注冊賬號或網店,不僅發布回收禮品的詳細信息,圖文并茂地為禮品尋銷路,并承諾為顧客“保密”。
記者查閱多家網絡回收網站后發現,禮品回收的范圍小到各類購物卡、儲值卡、加油卡、代金券、高檔煙酒,大到名貴藥材、黃金、玉石、高檔表,幾乎涉及禮品范疇的物品都能在上面分門別類地找到價格。
一些網店還宣稱自己有實體店,并專門配有多名“客服人員”在線交流,方便介紹自己回收的范圍及價格,可通過物流公司進行配送或者上門服務,達成一致后方可用現金、銀行轉賬、支付寶等形式完成交易。
在58同城等國內知名分類信息網站,“換物”、“禮品回收”的帖子同樣鋪天蓋地。
對此,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認為,短期來看,禮品回收市場還將存在,但是內容和形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按照當前情況來判斷,以流動收購為主的禮品回收業,今后有可能逐漸向定點正規業務回歸。也就是說,禮品質量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傭金制、寄賣制專營店,將會成為未來禮品回收行業的發展方向。
徐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