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協會力挺發泡餐具
昨天上午,力挺發泡餐具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制品包裝委員會和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循環經濟分會(籌)聯合召開“發泡塑料餐具產業政策調整通氣會”。
通氣會由中國塑料餐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李沛生擔任主講。李沛生稱,發泡餐具的軟化溫度為80℃,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并不具備強致癌物質“二噁英”產生所需的200℃以上等條件,且國際上多個機構已實驗表明,餐具遇熱后釋放的聚乙烯二聚體、三聚體并不存在雌激素性質,因此發泡餐具本身安全無害,是綠色包裝產品。
李沛生介紹,已與國家質檢總局達成意見,將制定一次性餐具的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還將制定準入條件,支持大型現代化企業、限制小型企業和家庭作坊。一次性餐具行業管理辦法和廢棄一次性餐具回收再利用管理辦法也將出臺。李沛生還指出,即便國家禁止發泡餐具進入市場,但2010年底的調查顯示,市場上的發泡餐具仍占比超過70%,說明市場有很大需求。他還以上海市的經驗為例,稱建設發泡餐具回收利用、再資源化體系是可行的;政策放開后也不會造成嚴重白色污染,“比如火車已全部改成空調車,垃圾無法從車窗向外扔。”
包裝協會駁斥“綠色”說法
針對中塑協的最新說法,一直與中塑協“唱反調”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負責人董金獅昨天表示,說發泡餐具為綠色產品沒有依據,也沒有機構給發泡餐具頒發過綠色產品證書。他引用中環聯合認證中心工程部部長曹磊的說法稱,目前發泡餐具從制造到回收再到循環利用,顯然達不到綠色產品的標準。環保部門有關綠色產品的認證目錄中根本未收錄發泡餐具。董金獅還表示,目前我國的回收體系不健全,尤其是在沒有人愿意分揀發泡餐具的情況下,將其從垃圾中分揀出來,人力及財力消耗都很大。
對于發改委昨天發布的說明,董金獅指出,該說明沒有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計劃,在沒有明確準入條件和回收的具體措施之前,生產發泡餐具都屬違規行為,企業不可盲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