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存量大是通脹的一個基礎性條件,但并不必然引發通脹。
我國居民有儲蓄的習慣,加上社保體系尚不完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等因素,導致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居民戶存款已超過40萬億元。這筆相當于M2存量40%的貨幣往往青睞于躺在銀行里賺取利息或投資固定收益產品。
即使部分貨幣流出銀行體系,也不一定會沖擊物價。當商品產量不夠,百姓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人們拿了錢之后就會“久旱逢甘霖”,馬上用于消費進而可能形成通脹。“時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鋼鐵、水泥、家電、汽車等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產能過剩,難以出現這種需求帶動型的通脹,出現的往往是生產成本上升所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問題常常出在生產這一側,而不是需求那一側”,李稻葵說,“至于農產品價格短期炒作現象,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而是M2存量過高在短期內帶來的局部炒作。真正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并沒有因為M2的高漲而出現大規模、持續的漲價潮。”
放眼國際,日本自2000年以來,M2與GDP之比一直在200%以上運行,但其經濟卻處于通縮狀態;再看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四國的M2與GDP之比分別是188%、45%、37%和18%,但今年1月份CPI的漲幅卻分別是2%、7.1%、6.15%和6.62%。可見,若無其他條件配合,M2存量高并不一定會直接導致通脹。
“與M2和CPI的關系相比,M2和房價的關系要緊密得多。”王松奇說,房地產投資是長期投資,老百姓有時存錢就是為了買房,因此M2多房子的購買力就大,但這并不意味著M2多就一定會帶來高房價。
李稻葵認為,M2要沖擊房價,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量貨幣很多,二是有漲價的預期,如此,人們才會拿出貨幣購房進而推高房價。當前,M2會不會推高房價就看社會投資預期如何。
“從投資屬性上看,房子和股票都是資產。為什么同樣在M2高企的背景下,房價上漲,股市卻低迷?這恰恰說明了社會投資預期很關鍵。”李稻葵說,房地產本身具有稀缺性,又存在供小于求的局面,自然會產生漲價的預期,而我國股市的基本制度還有待完善,投資者對股市投資預期比較差,這兩種不同的預期造成了樓市與股市冰火兩重天的格局。這一現象本身也說明,M2高企并不一定會沖擊資產價格。“如果未來的調控政策能真正改變房價上漲的預期,那樓市也會像股市一樣,再多的M2也不會來沖擊房價。”
在分析M2對物價、房價影響時,不應忽略重要一點,那就是我國擁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手段,央行的貨幣政策對社會資金投向影響深遠,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M2對經濟生活的沖擊。
從2010年以來,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度上調至21.5%的歷史高位,央行票據也大量發行。截至去年底,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余額達19.1萬億元,未到期央票余額為1.16萬億元。也就是說,雖然同期M2余額為97.4萬億元,但其中約20萬億元被央行鎖定,巨額流動性“刀槍入庫”。
4.錢多了怎么辦?
應調控需求、管住信貸、搞活金融,盡快著手加以綜合治理
采訪中,專家們普遍認為,我國M2/GDP較高雖不致引起很大問題,但如果不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調控措施,可能會繼續明顯走高,隨著總需求持續擴張、要素成本持續推升,可能會長期形成通脹壓力。因此決不可掉以輕心,應盡快著手加以綜合治理。
——調控需求。
“在粗放型發展方式下,單位GDP往往需要占用較多的金融資源。我國經濟經歷了30多年的較快增長后,不宜再盲目追求速度,而應將重點放在發展方式轉變上。”連平建議,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有必要警惕地方政府換屆后高漲的投資熱情帶來的總需求擴張壓力,從而推動信貸和M2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