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但事實上,“華北地區(qū),還有山東、河南等地,主要用的還是產(chǎn)自長慶油田、通過陜京運輸?shù)膰a(chǎn)氣,西氣東輸管中的進口氣不多。”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介紹說。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氣供應主要依靠西氣東輸線路的湖南并未受到影響。新奧燃氣有限公司財務部主任周登攀告訴記者,2010年年底“西氣東輸二線”供應的天然氣并網(wǎng)進入長沙,長沙的燃氣供應比以前稍好,目前并非用氣高峰期,全省的燃氣并未出現(xiàn)供應緊張的問題,也暫未接到限氣的通知。
“在供應非常充足、大部分氣量放在儲氣庫里的情況下,說上游進口減少,限制用氣,就是要造成緊張狀態(tài),讓國家給漲價,來恢復到實際的價格水平,不漲價就減少進口。”山東某燃氣公司王總認為。
孫立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從5日開始,天然氣供應開始恢復。“每立方米多付1毛錢,就可以隨便要氣了。事實上,往年夏天都是要降1毛錢的,這樣算下來就相當于比去年漲了2毛錢。這不就是借限氣來漲價么?”
業(yè)內人士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中石油此次限氣的內部文件稱,由于進口氣價格倒掛嚴重,中石油天然氣業(yè)務持續(xù)虧損。為了落實國資委減虧計劃,對管道天然氣的供應進行限量供應。
我國當前天然氣定價機制多采取成本加成法,天然氣進口業(yè)務與國內天然氣價格形成倒掛。其中中石油披露年報顯示,受進口中亞天然氣及LNG虧損增大影響,2012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經(jīng)營虧損人民幣21.10億元,比2011年的經(jīng)營利潤人民幣155.30億元降低人民幣176.40億元,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及LNG虧損約人民幣419億元。
2013年第一季度,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xiàn)經(jīng)營利潤人民幣11.00億元,受進口天然氣數(shù)量增加及進銷價格倒掛影響,比上年同期人民幣19.99億元降低45.0%,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LNG)虧損人民幣144.5億元。
“隨著中石油天然氣進口業(yè)務的不斷展開,其進口業(yè)務虧損壓力加大,迫切需要進行天然氣價改,以減輕天然氣供應企業(yè)壓力。”王曉坤判斷說,當前定價機制已不適應市場發(fā)展,國內天然氣價改迫在眉睫,近期或將有新的定價政策出臺。國家出臺較為緩和價改政策的可能性較大,也有可能輔以財政補貼,預計大幅度的漲價較難實現(xiàn)。
王震也認為,從整體趨勢來看,中國天然氣的消費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國產(chǎn)氣的生產(chǎn)增速,進口氣越來越多,政策性因素導致的價格倒掛帶來的虧損也越來越多,天然氣價改宜早不宜遲。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1513.91億立方米,其中進口427.36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