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茶葉市場亂象知多少?
這場懸而未決的爭論讓一些普通消費者感到錯愕:如果專門做茶葉的網站都無法識別仿冒茶,這么多專家都搞不清一餅茶的真假,普通消費者又怎么能買到放心茶?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說,近年來,市場上天價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等亂象頻現。同時,由于缺乏權威的行業專家與嚴格的認證標準,所以消費者維權難,“往往花了冤枉錢,卻是‘打不起的官司告不起的狀’。”
以河南名茶信陽毛尖為例,當地茶葉交易市場所售信陽毛尖不少來自四川、湖北等地。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商介紹,四川的茶葉要比信陽茶葉早熟一個多月,并且價格每斤比信陽毛尖低100多元,在本地茶上市前,很多人會趕到四川大量收購鮮葉,然后用信陽毛尖的工藝炒制售賣。除信陽毛尖之外,諸如龍井、猴魁等名茶也存在許多外來加工仿冒品。
這位茶商告訴記者,此類外地茶,大多數消費者很難甄別出來。“許多茶葉店會先讓消費者品茶后再選購茶葉,品茶時經銷商就能看出消費者究竟懂不懂。一旦不懂,就可以拿出價格相對便宜的外地茶以信陽毛尖的價格賣出。”
除山寨名優茶外,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現象也較為普遍。一些茶葉經銷商會到茶廠購買散裝茶,將低等級的茶葉進行豪華包裝,再以高等級茶的名義賣出。“普通消費者很少開裝驗茶,即使驗了也很難判斷是否質價相符。”
一些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以舊摻新在名優茶市場比較嚴重。例如,清明節期間上市的春茶口感醇香,產量又少,售價相對較高。每年新茶過季后,一些茶商會將剩下的茶葉放入冷庫存放,“等到來年用烹調油炒一下,就冒充新茶。或者等新茶上市后,混入新茶中一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