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打破目前國內電商困局
進口商品跨境電商被認為將成為當前國內競爭慘烈的電子商務領域的一片“藍海”,將給海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造一條有別于以往的新型互聯網渠道。業界認為跨境電子商務將會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下一個主戰場,并有望打破目前國內電商困局。
目前國內從事跨境電商的平臺很多,比如蘭亭集勢、敦煌網等,但他們主要是從事出口業務的跨境電商,真正做海外進口業務的專業跨境電商平臺并不多。而隨著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進口型跨境電商平臺將會遇到絕佳的發展機遇。同時伴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海外品牌扎根中國市場的需求無處不在,無論是奢侈品品牌,還是海外中高端品牌,都存在以互聯網思維進入中國市場的迫切需求。
據專家介紹,就海外品牌而言,今后只需把商品交給“上海跨境網購平臺”,平臺將幫助解決商品從物流中心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物流清關、關稅申報以及售后服務等;就消費者而言,只需在平臺上付款下單、坐等收貨,不用再擔心以往代購、海淘物品被海關扣押或被罰沒風險,平臺負責關稅申報。而且,以往15-20天的海外代購物流周期,今后在該平臺上也將縮短為2-3天內即可完成。
上海匯力得電子商務產業園董事長浦永生認為:“上海跨境網購平臺”的模式較好解決了目前海外代購市場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僅滿足了消費者海外購物需求,而且還可以幫助解決關稅流失問題,這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模式,未來甚至有望取代當前的海外代購業務。
在楊義華看來,過去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十年,誕生了國內電子商務的諸多巨頭,但競爭慘烈。伴隨自貿區的深入發展,下一個十年將會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十年。預計進口跨境電商在2014-2015年會有個大爆發點,屆時會有1-2家行業巨頭誕生,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初級階段仍待更多政策扶持
在此之前,國內也有一些從事進口業務的跨境電商網站在運營,但之前很多平臺未能解決進口的多重問題,比如說物流、清關、關稅等核心問題,用戶體驗更談不上很好。
楊義華指出,進口跨境電商平臺相對于其他平臺而言,要求更高,也更專業。跨境電商的難點和重點不在于電商,而在于跨境,只有真正解決了跨境問題,才有可能發展好跨境電商。但跨境和電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主任、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堅爭教授認為,進口跨境電商平臺必須要有效解決三方面問題才能長久和規模化發展:品牌渠道、物流關務和跨境支付。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國內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力度,但主要還是針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業務,而對進口商品跨境電商,目前尚未有明確政策細則出臺實施。進口跨境電商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也有待獲得更多政策扶持。
今年8月份,商務部等出臺《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商務部外貿司、電子商務司負責人當時曾透露,對于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政策,商務部也將加緊研究,并視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需要協調擬定后續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