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生死兩重天 中信銀行大漲一月后暴跌停牌
晨報訊(記者汪世軍)今年2月份以來,中信銀行(601998)的股價持續大漲54.57%,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僅為1.14%,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股價則分別下跌2.05%和2.03%。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中信銀行的股價在春節長假后成功實現逆襲?
3月14日,中信銀行發布《關于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合作的公告》。該公告稱,因中信銀行業務發展需要,近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相關業務合作安排,具體情況如下:一、2014年3月11日,本行信用卡中心聯合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及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即將推出網絡數字信用卡——中信銀行微信信用卡。該產品正處于最后測試階段;以上合作有關協議并無排他性條款。二、2014年3月11日,本行正式宣布聯合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關聯公司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于近日發布網絡數字信用卡——中信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以上合作有關協議并無排他性條款。
該公告的發布似乎已經為中信銀行股價的2月大漲提供了佐證,但這絕對不是唯一的佐證。在該公告發布后不久,央行在3月14日緊急發布紅頭文件,“暫停”中信銀行擬推出的網絡數字信用卡業務。當日,中信銀行股價大跌,A股股價盤中最大跌幅達9.76%,午盤報收8.07元,隨后停牌,收盤跌幅達8.26%;H股股價則大跌6.86%,隨后停牌。
漲也是它,跌也是它,成敗皆因虛擬信用卡。
-相關新聞
網絡安全不是一家的私事
晨報訊(記者姜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移動支付的火熱,使得網絡支付逐漸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問題也成為大眾關心的焦點。昨日,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余晨在“3·15樂享新支付安全更安心”互聯網金融支付安全聯盟聯合宣傳活動上表示,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并非單獨存在的,這需要消費者、支付平臺和監管層等相互聯動,才能有效地提高網絡支付的安全性。
據CNNIC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因網上支付發生安全問題的網民數占整體上網人數的4.0%,影響人口達2010.6萬。其中欺詐信息在網購安全事故發生人群中占比達75.0%,假冒網站/詐騙網站占比60.7%,個人信息泄露比例達42.9%,賬號密碼被盜比例達23.8%,中病毒和木馬的情況為22.6%。
“安全是整體性的問題。從技術層面來講,支付平臺如何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中間尋找平衡點是個很重要的事。但真正的安全性還要取決于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余晨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安全技術就像是防盜門,防盜門的技術再高,如果消費者沒有關門的意識,也起不到防盜的作用。”余晨坦言,監管的確落后于實踐,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能“一抓就死”,應該監管底線,鼓勵創新。
在余晨看來,移動支付未來幾年將發展迅速,但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并不十分擔心。他認為,“手機丟了其實要比錢包丟了好得多。”如今手機與每個人都形影不離,手機丟了事主可能很快就能發現,智能手機里的相關金融信息因為設有密碼而不易被盜。“再加上如今智能手機有及時鎖定、刪除重要信息、可追蹤等功能,也給移動終端的安全添了保障。”
-新聞鏈接
細數胎死腹中的虛擬信用卡
實際上,中信銀行并非嘗試推出虛擬信用卡的第一個吃螃蟹者,此前被“斃掉”的類似產品早已有之。在中信銀行之前,國際卡組織萬事達、阿里巴巴集團均曾推出類似的虛擬信用卡,但都在央行的一紙文件之后胎死腹中。
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均非首次推出虛擬信用卡,更非首次因央行出手而被擱淺。早在去年4月份,阿里巴巴就曾與上海農商行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但是,該產品仍在宣傳階段時,就被央行叫停。
去年6月初,萬事達與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易票聯支付共同勾畫的“虛擬信用卡”世界也告終結。央行要求易票聯支付停止與國際發卡行萬事達合作發行以人民幣結算的“虛擬信用卡”。同時被央行叫停的還有財付通與美國運通公司推出的類似合作業務。
(晨報記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