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處場景布置真實還原百年老街
沿著樓梯走上三樓,呈現在眼前的是古香古色的城門,城門上“百業坊”三個大字格外醒目。
“這一層我們主打的是場景還原,說白了就是現在很多店鋪、作坊的前身,比如說我們現在的銀行,那個年代就叫錢莊;我們現在的鞭炮場,那個時候叫炮仗鋪……”李館長介紹說,整個樓層的場景布置就有23個。
鏡頭特寫>>
“三寸金蓮”小鞋煙盒般大小
“這么小的鞋啊,就煙盒般大小。”記者在漢族展區內,見到了廣為熟知的“三寸金蓮”。“裹腳也叫纏足,俗稱纏小腳、裹小腳,是我國20世紀以前在漢族中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李平說,“三寸金蓮”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小腳被稱為“金蓮”的原因,始終是一個謎。
赫哲族人魚皮制衣服
在赫哲族展區前,一套魚皮做的衣服格外引人注意。“歷史上的赫哲族以魚為衣食主要來源,曾被稱為‘魚皮部’,用魚皮、獸皮做衣服和各種生活用品。”李平饒有興致地介紹,魚片制衣技藝是赫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其制作流程有選料、剝皮、晾干、熟軟、剪裁、縫制、裝飾等。
狍子皮圍成鄂倫春族原始住房
繼續往前走,在鄂倫春族展區內,一個類似帳篷的東西也比較吸引人眼球,只是它全部用狍子皮圍擋著。經了解它叫“斜仁柱”或者“仙人柱”,是鄂倫春等游獵民族較為原始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