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省調研時了解到,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吉林秋糧大豐產幾成定局。但受玉米價格低迷影響,多數農民將改變延續多年的“存糧待價”習慣,而是將新糧立即出售。
中儲糧等業內多位基層人士和農民擔心,在秋糧豐產、糧食儲備高庫存背景下,今年吉林糧食收儲勢必遭遇倉容缺口顯現、階段性糧食收購壓力大等困難,很可能出現農民“賣糧難”。
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今年吉林省作物播種面積為7821萬畝,其中玉米5898萬畝,比去年增加56萬畝。
“前期部分玉米主產區出現的風災和蟲害并未影響吉林省大豐收趨勢,增產因素大于減產因素。”吉林省農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為668.6億斤,今年超過700億斤沒問題,主要是玉米增產。”
據悉,去年9月至今,我國玉米市場價格持續低迷。與往年玉米價格通常在7-10月份處于季節性年度高點的情況相反,玉米市場價格一反常態地低于新年度臨時收儲價格。
中儲糧吉林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宋海河表示,玉米深加工企業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會掛牌收購新玉米,從當前市場形勢看,其掛牌價低于臨儲保護價的概率較大。
“而一旦收儲政策啟動,在秋糧豐產和高庫存的背景下,吉林糧食收儲倉容將出現較大缺口。”宋海河說,截至今年8月末,吉林省老庫存約有2500多萬噸,其中政策性庫存約1700萬噸,社會貿易量、商品糧庫存約800多萬噸。
從中儲糧在吉林省調查的1100多戶涉糧企業情況看,目前國有企業有460多戶,民營企業有550多戶。在有效倉容方面,國企有260多萬噸,民營企業是600多萬噸,算上到年底跨省移庫將調出的糧食約300萬噸后,總共不到1200萬噸。
“由于今年秋糧豐收預期強勁,按收2000萬噸來算,還有近900萬噸的糧食沒有庫房可存儲,只能露天存儲。”宋海河說。
“因此,收購期間很可能出現農民向國儲賣糧‘排大隊’的現象,同時一些糧販子可能趁機壓價收糧,侵害農民利益。”宋海河說。
此外,受到國外糧食增產、玉米到港價格低于國內價格等因素影響,今年許多吉林農民都打算提早賣糧。但許多農民擔心,因糧食豐收、糧市低迷而出現的扎堆賣糧難題。
“今年國家玉米收儲價格給的不低,考慮到玉米市場行情不好,我們打算收完就賣給糧庫。”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農民崔凱說,“但我們擔心,大家集中賣糧,糧庫是否有足夠庫容能力收糧。”
對此,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玉米分會副秘書長劉笑然等專家表示,國家應適時加大吉林省各儲備品種的跨省移庫力度,實現產銷區庫容的合理有效對接,這樣可以充分緩解吉林省糧食收儲壓力。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