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侯國政報道在剛剛結束的代表國內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研究領域最高水平的第八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上,海城市大放異彩,一舉獲得“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中國十佳‘兩型’中小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4項殊榮,連續3年成為東北三省唯一兼獲4項大獎的縣級城市,而且各項排名均列東北之首。這表明,海城在縣域經濟發展上做到又好又快,成為科學發展樣板城市。
海城,我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近年來,海城市委、市政府圍繞爭當全國十強目標,發揮民營經濟和礦產資源、專業市場三大優勢,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牽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水平。
2010年,隨著沈陽經濟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海城又被我省列為沈陽經濟區城際連接帶的重要節點。海城市搶抓機遇,實施“兩城兩市鎮”戰略,拉開城鄉空間骨架,推動農民變市民。其中海西新城、騰鰲新城和牛莊新市鎮被納入全省新城新市鎮建設規劃,析木新市鎮被納入鞍山市城鎮化建設總體布局。一年多來,海城“兩城兩市鎮”建設全面推進,城市規劃圈由原來26平方公里拓展至70平方公里,人口由34.6萬發展到53.4萬。“十二五”末期,海城城鎮化率將達70%。
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繁榮,產業支撐是基礎。在經濟發展上,海城市確立了“打造超千億元菱鎂深加工產業集群1個,超500億元鋼鐵深加工產業集群1個和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兩個超300億元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目前,遼寧(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已上升為省級特色產業發展戰略。今年,園區內開復工項目近100個,預計可實現產值150億元。海城市還發揮專業市場優勢,精心打造總投資220億元的西柳國貿市場集群、總投資50億元的南臺世界皮革皮具城、總投資70億元的中國北方水暖城等在內的專業市場集群。在農業建設上,海城市以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其中以生產姜、蒜、蔥、圓蔥“四辣”特色農產品為主的海城耿莊農高區,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龍頭。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海城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民生傾斜,加快城鄉統籌步伐。海城在全省率先實現一鎮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城鄉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建立失地農民保障機制,完成騰鰲等4所中心衛生院的新建和全市19家衛生院的改造工程,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民養老保險工作,農民參合率、參保率均達90%以上;文體基礎設施加快向農村延伸,文化廣場、文化站實現鎮級全覆蓋,文化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加速向村級覆蓋。2010年底,海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3108元和9856元,比2005年末分別增長87.1%和94.8%。
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