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游”升溫帶動旅游經濟增長
圍繞生態省建設,我省“生態游”持續發酵升溫,旅游經濟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6月24日,記者從省生態辦獲悉,當前全省旅游中的“生態游”占有相當高的比例,20億元以上溫泉旅游在建項目30個、投資總額達到1373億元。
溫泉旅游取得突破性進展。據了解,沈陽、大連、丹東、營口、遼陽、盤錦等7個市的溫泉旅游發展專項規劃、10個溫泉旅游度假區和14個溫泉旅游小鎮項目規劃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全省溫泉旅游的均衡發展;大連普蘭店、瓦房店成立的溫泉度假區管委會理順了旅游管理體制;弓長嶺和新民市成立的水資源管理中心加強了對溫泉資源的使用與保護;世界溫泉組織聯盟和中國溫泉旅游博物館的創建,標志著我省溫泉旅游邁上新臺階。全省去年接待溫泉旅游游客2018.7萬人次,同比增長43.2%;溫泉旅游收入達到108億元,同比增長41.3%。
鄉村旅游取得新成效。我省全面實施《遼寧省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促進鄉村旅游向縱深發展。我省推廣沈陽遼中縣莊園經濟發展經驗,創新“旅游+地產、旅游+農園、旅游+生態、旅游+溫泉”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全國旅游強縣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全國特色旅游名鎮1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37個及旅游特色鄉鎮143個、旅游專業村541個。
溝域旅游迅速崛起。我省全面實施《遼寧省溝域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以建設“遼寧東部生態旅游基地”為重點,積極推廣紅河谷、湯溝、大石湖、梨樹溝、冰峪溝等景區的成功經驗,大力開發溝域旅游經濟帶;通過省政府香港招商會,重點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00個,促進了全省溝域旅游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