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我國存款準備金率有進一步調整空間
新華社電 1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正處于轉型升級和新舊動力交替期的中國實體經濟迎來“及時雨”。不過,專家認為降息仍是中性貨幣政策操作,而非“放水”和“中國版QE(量化寬松)”。
“此次降息的主要動因還是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有必要通過降低名義利率來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穩定投資增長的目的?!敝袊嗣胥y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半年內,央行已三度降息兩度降準。一時間,出現“中國版QE”和“大放水”等議論。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還不能說貨幣政策的基調明顯轉變,近3次降息一共下調了0.75個百分點,頻率高幅度卻并不大?!?/p>
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介紹,3月末,我國M2余額同比增長11.6%,低于12%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皬腗2看,貨幣政策沒有搞‘強刺激’和‘大放水’,未來貨幣政策還有預調微調的空間?!?/p>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經過前兩次降息,盡管企業名義融資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物價仍保持較低水平,實際利率水平顯得相對偏高,再次降息符合客觀需要,仍是中性政策。
“不應該將這次利率下調解讀為中國版QE,QE往往是在降息等常規貨幣政策失效的情況下才使用的?!瘪R駿認為,一些發達國家的QE是在政策利率接近于零,而實體經濟又面臨衰退的背景下采用的非常規政策手段。目前中國使用利率工具還有空間有效果,而且還有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增加流動性的政策空間。
降息是通過價格杠桿來解決融資貴的問題,但當前外匯占款在縮小甚至負增長,光降價格流動性跟不上,還不能完全使資金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因此,不少專家還提出可以通過數量型工具加以配合來解決。
“從全球角度看,中國存款準備金率比較高,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另外,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也需要釋放流動性,以調動銀行參與債務置換的積極性?!蓖踯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