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雕塑,是一個城市的心聲,一座雕塑,或許也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雕塑,作為一個城市公共藝術的重要構建,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是藝術地記錄城市歷史和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從上周開始,沈陽正式面向全國征集金廊、渾南等18處點位的城市雕塑設計,引來沈陽市民的熱議。記者多渠道進行調查,想勾勒出沈陽人喜歡的雕塑是什么樣。
沈陽城市雕塑難顯時代風貌
沈陽有魯美這樣的專業學府,有70年代全國最出名的雕像。但近年來,當全國各大城市雕塑建設在質與量上突飛猛進的時候,沈陽的城市雕塑建設卻緩慢滯后。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沈陽的300多座雕塑中,雖然不乏凸顯城市地域特點與歷史文脈的優秀之作,但由于分布零散、難成氣候,無法形成鮮明的城市形象與城市主題特色。同時,今天的城市雕塑從創作理念、雕塑材質、表現形式、藝術風格等方面都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沈陽的城市雕塑仍是以寫實性雕塑與一般性的抽象雕塑為主,難以展現開放、前沿、包容、時尚的城市內涵與時代風貌。
個性是城市雕塑的生命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沈陽300余座城市雕塑中以紀念性題材居多。這次沈陽一口氣面向全國征集18個點位的雕塑設計,力度之大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幾日來,記者接到很多老中青讀者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