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數家庭出問題 常去網吧的約占70%
遼寧高院副院長辛赤兵表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認知、是非判斷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有程度不同的逆反、求勝、好奇心理和自我中心意識,文化程度低,法治觀念淡薄,很容易意氣用事,走向歧途。
對沈陽等5市的20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結構不完整、關系不和諧以及教育方法不當、父母有不良行為等的,占一半以上,這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個別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學生監管不嚴,個別教師對成績較差、處于逆反期的學生持放任態度,造成他們自暴自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在沈陽、錦州兩市隨機抽取的10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在校學生作案37件。
學校周邊網吧、電子游戲廳等娛樂場所隨處可見,社會上的拜金、享樂主義等觀念,唯利是圖、坑蒙拐騙等現象以及暴力色情因素蔓延等,也容易誘使未成年人犯罪。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未成年罪犯中,經常去網吧的約占70%,在實施強奸犯罪的未成年罪犯中,有50%以上看過淫穢色情產品。
圓桌審判封存記錄 注重幫教和“再社會化”
辛赤兵表示,全省法院已成立少年法庭91個,設置率達73%。普遍采取“圓桌式”審判方式,未成年被告人不穿囚服,不戴手銬,邀請他們信賴的親屬、老師、朋友及其他愛心人士做幫教人員,把庭審變成教育、感化、挽救他們的課堂。與團委、司法、婦聯、教委等組成社會調查員隊伍,在開庭前對他們的成長經歷、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出具調查報告,進行法庭教育和準確量刑。
對判處監禁刑的少年犯,去少管所進行回訪幫教,對判處非監禁刑的少年犯,到學校、家庭或社區回訪幫教,聯合當地共青團、婦聯、教委等社會力量,幫助解決生活、學習和就業中的困難,實踐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為他們“再社會化”創造寬容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