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10月12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沈陽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德國在中國設立的第5個總領事館。遼寧作為中國工業的搖籃,一直吸引著眾多德國企業,與德國在裝備制造、科技研發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截至2012年底,德國在遼寧投資的企業大約370多家,累計投資額超過12億美元,寶馬、大眾、西門子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遼寧。
沈陽總領事館的首任總領事——傅培言,1953年生于德國漢堡-哈爾堡,曾經在德國駐華大使館工作多年,已然是一位“中國通”。3月6日,傅培言先生參加了在遼寧沈陽舉辦的德國北威州投資推介會,中國日報記者吳勇、劉策就中德合作等話題與其進行了交流。
中國日報記者:您對沈陽的印象如何?
傅培言:我很驚訝能在沈陽的很容易的買到德國啤酒,我也很喜歡吃東北菜。正好現在天氣轉暖,我可以多出去走走更好的了解沈陽。當然沈陽的冬天還是很美麗的。我和我的夫人在這里生活的很舒服。
中國日報記者:在沈陽,一提到德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寶馬。寶馬已經成了德國企業的標簽。您怎么看?
傅培言:確實,寶馬在沈陽非常成功,經常能聽到他的名字。但不能忘記和忽略的是,那些為汽車提供配件或原材料的配套公司也有很多,雖然規模不大但卻真實存在,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另外,不僅在汽車行業,德國企業在基礎建設、服務業和房產業等領域也都與當地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比如物流方面,德鐵信可(DB Schenker)開通了從德國到東北的集裝箱列車;在渾南,沈陽市政府與德國合作開發了一個可持續發展工業園區,通過建設節能環保的房子,共同更好地推進城市化。我們在教育領域也有合作,特別是職業技術培訓方面。
我們眼光會放得長遠,不單在資本上進行合作,也在教育、環境等更廣泛的領域進行合作和交流。
中國日報記者:因為東北在地域和發展的一些特殊性,外向型經濟發展程度不是很高。您做為德國駐沈陽總領事,會感覺到壓力嗎?
傅培言: 其實有很多與德國的中型企業不遠千里到東北地區投資發展,比如在大連和營口。他們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說明這里還是有很多投資的機會。我們也歡迎東北的企業通過北威州投資署的幫助到德國發展。
我能感覺到東三省對德企的投資需求還是很強烈的,但還需要當地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我也希望我們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好。
中國日報記者:今年沈陽領事館會開展哪些工作?何時能開通簽證業務?
傅培言:2013年我希望能到更多的省市去,更全面了解東三省。今年,我們會搬家,到一個新的辦公地點,將領事館的各項職能完善的建立起來,包括簽證處和領事處。我們希望能夠在明年上半年開通簽證的業務。當然,籌備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只是計劃的時間表。同時,我們和沈陽市政府也希望保持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