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沈陽師范大學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召開了科研成果匯報會,會上宣布由沈陽師范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組成的課題組在我國內蒙古寧城道虎溝距今約1.65億年的中侏羅世地層中,首次發現原始形哺乳動物--“巨齒獸”化石。(Megaconus mammaliaformis ) 。這一新發現以《侏羅紀哺乳形動物和最早期哺乳動物的演化適應》為題,于8月 8日在英國《自然》(Nature)雜志發表。
該論文是沈陽師范大學青年古脊椎動物專家周長付博士和伍少遠博士、國際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芝加哥大學羅哲西教授和波恩大學T. 馬丁教授共同合作完成。
據介紹,新發現的“巨齒獸”體長約30公分,體重約250克。它的臼齒有多列的瘤齒,顯現了雜食性和食草性。它的下顎式中耳以及原始的踝關節表明哺乳動物祖先型特征,并且骨架周圍多處存有毛發痕跡,腹部保存有裸露的皮膚褶皺,據此推測巨齒獸很有可能具有一個裸露的腹部,但目前還無法推測是否發育有育兒袋。毛皮和其它皮膚衍生物(如跗骨毒刺),證實了早期原始形哺乳動物已廣泛具有哺乳類皮膚結構。
我國東北部地區(包括內蒙古東部和遼西)是世界上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該地區侏羅紀原始形哺乳動物化石的相繼發現為研究全球哺乳動物起源與早期演化提供了寶貴的化石證據。2006年中、美古生物學家曾在內蒙古道虎溝等地中侏羅世地層發現了原始哺乳動物“貍尾獸”等,但“巨齒獸”的肩胛骨較之更為原始、跟骨突很短、且該類群(小賊獸目)出現較早,其牙齒化石曾在歐洲距今約2.1億年的晚三疊世發現。
本次發現的“巨齒獸”的正型標本保存在沈陽師范大學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沈陽師范大學有國內唯一的古生物學院和國內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并獲批建設了國土資源部和遼寧省兩個古生物重點實驗室。近年來,該校在古生物學科領域發展迅速。(記者 張彤彤 實習記者 董學昊)
實習編輯 黃金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