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以來,對外政策也同時進一步開放,讓眾多有擔當和責任感的民族企業家看到了新的機會。誰能抓住這個機會,誰或許就會成為未來行業內的品牌代表,成為民族文化輸出的重要力量。
當我們還在大街小巷盯著那冒著熱氣的鐵鍋,嗅著瓜子香的時候,誰能想到,21世紀的今天,一粒小小的瓜子竟然也能走出國門,成為海外游子思鄉的重要寄托。
然而,在海外游子的心中,深深惦記的依然是家鄉的味道。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干媽、洽洽等中國特色濃厚的民族品牌才開始逐步走出過門、邁向世界。
"我有一個夢想,要將中國的美食推向世界,創建世界一流品牌。"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先保,畢業于中國食品界知名學府江南大學。在他看來,中國有這么多傳統美食卻沒有太多世界品牌,主要原因是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缺乏有責任感的企業去研發和推廣。
近些年里,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步步進逼,中國的品牌不斷遭到外部品牌的蠶食,在外資和外企不斷對我國企業的兼并與收購之下,大量的中國品牌已經不復存在了。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我國在戰略上缺乏保護民族品牌的意識,中國樹國際知名品牌的道路舉步維艱。企業的發展不僅"打鐵需要自身硬",同時也需要外界社會的支持、監督和幫助。
技術創新成就洽洽
洽洽瓜子生產規模化、形成產業化,因"變炒為煮"這一技術變革而成為現實。"變炒為煮"后衍生的"神奇配方",更將洽洽推至新高度。融合多種中草藥成分的"神奇配方",不僅讓瓜子更加入味,還擯棄了因"炒"帶來的上火弊端。"煮"出來的瓜子開辟了舌尖上的新境界。
然而所有的創新者都避免不了探路所必經的艱辛曲折。"沒有生產線和工具,要自己邊研發邊生產,"洽洽生產總監感慨說,"一路上我們就是這樣摸索過來的,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產設備,就把它畫在紙上拿去訂做。路就是這樣走出來的。我們只有一個堅持,就是要把最好的產品呈現給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的認可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創新是做別人沒有的,而大家都有的,洽洽則精益求精。單看洽洽對瓜子原料的選擇就能看出一二:每顆瓜子從蒂落到舌尖,都要經過六道工序,去雜物、去短小、分寬窄籽、分比重、去重雜、紅外去壞粒六道機器篩選后,再經歷一道嚴格的檢驗程序,如果抽檢不合格,這一批次的瓜子全部會進入人工手選,確保每一粒瓜子都合格、飽滿。
嚴控供應鏈流程
在原料采購方面,公司制定了嚴格的采購標準,規定了葵花籽原料的術語、分類,規范葵花籽原料采購與驗收的質量標準、檢驗方法、檢驗規則等技術要求,切實把好原料關。且公司與供應商簽訂的供貨合同、承諾等文件均作了嚴格的要求,可有效杜絕供應商質量不過關的原料進入公司.
公司制定了《采購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采購部崗位職責和人員行為規范、采購流程和付款、采購招標、采購合同評審和會簽等方面做出了詳盡嚴格的規范,杜絕暗箱操作、商業賄賂和不正當交易情形,同時對采購工作人員工作過程的管理和稽核力度逐年加強。洽洽食品通過以上一些列的嚴格措施,從源頭和生產過程及質檢各個方面入手,充分保證了產品質量。
銷售網絡縱深
經過近十年的市場開拓,洽洽食品目前已經建立了覆蓋國內大中型城市的全國性銷售網絡,終端掌控能力強,市場反應速度快,銷售渠道穩定、通暢。
然而這每一步都是洽洽人自己摸索打拼出來,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靠雙腳也要把產品鋪到鄉里、村里。
品牌的"銷售"能力
洽洽食品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品牌發展戰略,堅持生產一流產品、塑造一流品牌的發展方針,憑借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產品深得廣大消費者認可,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聲譽。洽洽食品是業內唯一一家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洽洽產品早已遠銷海內外市場,深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洽洽食品一直以"創造美味食品,傳播快樂味道"為使命,通過一整套符合國際標準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格按照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組織生產,實施規范化、體系化、科學化的質量管理。除了嚴格的檢驗控制之外,為了產品質量有全面的保障,洽洽設置了嚴格的入庫質量檢驗程序,在檢測設備方面采用的均為最先進的檢測設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健康的產品。
"民族品牌"的議題會一直隨著世界文化的發展延續下去。在中國日益騰飛的今天,國人一向將支持本土民族品牌作為愛國的一大表現。然而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自己一直鐘愛的某一項民族品牌已經不是正宗的"國貨"了。因此如洽洽一類的"原生態國產"民族品牌顯得更加意義非凡,值得國人保護和支持。未來在國人想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根的時候,如果這些珍貴的民族品牌再不被保護起來,或許就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同仁堂也好,全聚德也好,老干媽也好,洽洽也好,這些只是中國民族品牌和文化崛起的冰山一角。民族文化的持續復興和傳承才是我們更加希望看到的。正是所謂:"洽洽的三十億,民族的萬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