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jù)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習(xí)俗表演的歌舞
我在飛往貴陽的飛機上吃到的一袋印有微笑的苗族少女圖案的辣椒,提醒我這就是這個西南省份獨特的歡迎——熱烈而辛辣,帶著一種“這就是我,愛不愛隨你”的態(tài)度。
我對貴州美食的真正認識要從苗族最著名的一道菜酸湯魚開始。酸湯魚是由魚片,或者是整條魚——有的魚甚至還在擺動——放入一鍋鮮紅的湯里面煮成的。食如其名,酸湯魚帶有酸味,但是我認為給酸湯魚取名字的人顯然忘記了這道菜另一個更鮮明的特點——辣。
我不能確定是菜里面的什么東西讓我一直被辣得喘氣,是由西紅柿、大米、水和很香的山辣椒煮成的湯,還是由辣醬、豆腐和蔥拌成的蘸醬。
但是當我問到和我一起來吃酸湯魚的同事是否覺得這道菜辣得難以忍受時,她卻說:“這其實不是很辣。”但愿她知道,我上一次承認被一道辣味食物打敗,還是兩年前在重慶吃“中辣”程度的火鍋的時候。
與酸湯魚一同上桌的還有苗族的傳統(tǒng)米酒,但這酒對于我燃燒一樣的嘴來說,起不了多大的幫助。苗族的米酒酒精含量只有17%,嘗起來有甜味,但是即使是這樣的酒,對于“白酒輕量級選手”的我來說,還是太濃烈了一些。
我后來在合群路夜市上面吃到的小吃冰粉,對于前面的辣味攻擊來說,顯然是一道“解毒良藥”。冰粉是把果凍狀的食物放到冰鎮(zhèn)的菠蘿汁里面做成的。在夜市上,與冰粉一起被沿街擺賣的還有一些很受歡迎的小吃,例如“絲娃娃”——一種DIY方式的春卷;還有“戀愛豆腐”——一種撒滿蘿卜丁、蔥末和辣椒的烤豆腐。
在這些小吃的旁邊,還有一些放在玻璃櫥窗里面的有趣的鹵汁下酒菜,例如豬腰子、豬尾巴、豬耳朵、雞冠、雞腳,還有狗肉。在貴州,每年吃狗肉最流行的季節(jié)就是冬季,因為據(jù)說狗肉可以幫助人體保暖,但是我至今遇到過的年輕人都表示他們不喜歡狗肉的味道。
貴陽是一座非常適合夜貓子的城市。除了合群路,在青云路和陜西路,每晚7點到次日凌晨4點之間,都有大量的夜市攤位在營業(yè)。
我對此感到很奇怪:到底都是些什么人會在天快要亮?xí)r光顧這些夜市攤位?我向一位夜市的攤主問道:“這些顧客第二天都不用上班的嗎?”她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顯然是認為我的問題古怪。
或許當?shù)厝藢λ麄冏约旱年U述是正確的:貴陽人是一群最悠閑的中國人,喜歡用吃喝來打發(fā)時間。顯然,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這種觀點都是成立的。
(英文見中國日報2011年9月10日第10版)
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 (中國日報外籍專家Tiffany Tan采寫 實習(xí)記者 陳姍姍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