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吳月明正優雅地站在河中心一根7.5米長的竹子上,鎮定自若地用一根長而細的竹竿作為劃槳并保持平衡。
這并不是功夫電影中被壞人用飛刀追殺而逃離的場面,這個苗族少女吳月明,正在參加9月12日的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一項比賽。
這項奇特的運動——獨竹漂,起源于貴州省北部的赤水河地區,當地的居民在過河時通常用這樣一根竹子來作為交通工具。
今年是獨竹漂第一次作為一項競賽項目出現在民族運動會上。
這項比賽規定獨竹漂使用的“竹子”必須是綠色纖維玻璃制成的,可以使道具的彈性更好,也可以使用更長的時間,同時,這種人造的“竹子”比傳統的竹子可以漂得更快而且可以拆開以便運輸。
吳月明從去年11月開始訓練,為比賽做準備,現在,她是60米和100米競速比賽的冠軍。
在獎牌掛在她身上時,吳月明喜極而泣:“這項運動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也使我的生活有了嶄新的一頁,我想通過這個告訴我的家人我已經長大了,他們不需要再為我擔憂。”
17歲的胡朝貴是貴州凱里學院體育專業的學生,他獲得了男子60米和100米競速比賽的冠軍,他在說到獨竹漂時表示:“最難的就是保持平衡的部分,我練習的時候摔進水里好多次。”胡朝貴在半年時間內堅持每天訓練7到8個小時。
胡朝貴在2008年在家鄉的一個比賽中拿到第三名,才算首次接觸了這個項目,他興奮而熱情地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我一開始很緊張,但是比賽一開始,我就變得很興奮。”
他說,在竹子上保持平衡的秘訣就是直立在上面并且用腰力來控制腳下的竹子。通常他會用單腳踩在一個大球上來練習平衡。
裁判員陳立勇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獨竹漂是一項全方位的運動,可以讓人保持健康,但是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項運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這是貴州的一項地方性運動,需要在河上進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這樣的條件。”
據陳立勇介紹,在距離貴陽市144千米遠的遵義市,一些50多歲的人仍然使用獨竹漂來渡河,但是年輕人們卻很少有會的。
幸運的是,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貴州的舉行,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對這項傳統而奇特的運動產生興趣。 (英文見中國日報9月16日第22版)
來源: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記者 許琳 實習記者 陳姍姍 翻譯)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