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展壯大階段。
自共產黨員服務站活動全面開展以來,各基層單位通過黨員服務站這一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在關懷聯系服務員工群眾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促進了企業和諧發展。隨著同煤集團改革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對共產黨員服務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同煤集團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對共產黨員服務站的運行機制進行了更合理科學的健全完善,真正架起了黨員聯系群眾的“連心橋”,開啟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窗口,搭建了服務員工群眾的平臺,成為黨員接受黨性鍛煉的熔爐,為實踐黨的宗旨開辟了途徑,為加強黨的形象建設創新了載體,為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創造了條件,已成為同煤集團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面旗幟。
1、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引深共產黨員服務站活動內涵。
一是把共產黨員服務站建設作為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有力抓手。2006年制定下發了同煤集團《關于做好黨員聯系和服務員工群眾工作的實施辦法》,《辦法》中明確規定黨員要主動聯系群眾,至少與一名員工群眾或一戶家庭建立起長期、固定的聯系,及時收集反映群眾的意見建議;有能力進行幫扶的黨員,應主動幫助困難員工解決實際問題;要求黨員主動參加所在單位黨組織建立的共產黨員志愿者隊伍,根據自身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開展便民利民活動,義務參加共產黨員服務站(點)的工作;要求黨員積極參加“重特大病救助中心”、“光彩事業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各類活動,向遭受災害和突發變故的員工群眾獻愛心、送溫暖、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二是把共產黨員服務站建設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在2009年9月28日召開的集團公司八屆二次全委會上審議并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共產黨員服務站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對新時期下加強共產黨員服務站建設作出具體安排,提出了針對性、指導性更強的工作思路。
指導思想:貫穿一條主線,突出一個主題,發揮五個作用。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主線,突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關懷民需、服務民生、贏得民心”實踐主題,發揮“問需于民的窗口、問計于民的平臺、服務群眾的陣地、聯系群眾的橋梁、黨性教育的熔爐”五個作用。
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理念:講奉獻,重實踐,我是黨員;手相牽,心相連,共建和諧。
2、堅持規范運作,不斷加強共產黨員服務站制度體系建設。
對集團公司黨員服務站協調指導辦公室的職責進行了重新確定,要求凡是黨委建制的基層單位必須建立黨員服務站,要求各黨支部因地制宜地設立黨員服務點,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員服務體系。
按照“七有”要求(即:有組織機構、有活動場所、有服務站標識、有辦公設備、有熱線電話、有工作制度、有黨員志愿者隊伍)在基層單位中實施標準化建設,形成了充滿生機活力、具有強大功能的標準化服務體系。
按照“兩個基本”的要求(即:基本工作制度,包括來訪接待制度、工作例會制度、限時辦結承諾制度、服務反饋制度、情況報告制度、健全服務章程、服務公約、資金物品出入庫等制度。基本資料,包括《困難黨員群眾花名冊》、《黨員獻愛心檔案》、《黨員志愿者登記表和花名冊》、《求助登記臺賬》、《服務活動記錄》等),在基層單位中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按照“工程式設計,項目式推進,日常化管理,動態化督查”的運行模式在基層單位中開展活動,用項目推動工程建設。
出臺了集團公司《黨員服務站考核實施細則》,對各單位黨員服務站工作采取專項檢查、定期檢查(每半年組織一次聯合互查,每年組織一次考核)與隨機檢查的形式進行督查。通過查閱檔案資料、實地查訪、召開黨員群眾座談會、進行滿意度測評等方式,考核服務質量和效率、服務對象滿意度、建立服務機構、規范和落實工作制度情況等。
對各黨員服務站的考核結果采取星級制進行掛牌授匾。建設規范,工作有力,群眾滿意的,進行通報表揚和總結推廣。建設無序,工作虛浮,群眾不滿意的,提出批評并限期整改。同時再次強調考核結果的運用,作為評優的重要依據。
通過以上措施,使同煤集團共產黨員服務站運行體系實現了步調一致、標準一致,形成了發揮作用、全面覆蓋的良好局面。
3、堅持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共產黨員服務站活動方法形式。在確立政策咨詢服務、扶貧幫困服務、便民利民服務、求助熱線服務等基本項目的同時,推出了建立“愛心超市”、“愛心家園”;開展“黨員獻愛心”、“愛心助學”;設立“黨員連心屋”、“黨員談心室”、與所在社區、街道走“聯合、共辦、同創”之路等特色項目。
為了使黨員服務站形成長效服務機制,以解決一次性救助“杯水車薪”的局面,晉華宮礦黨員服務站率先開辦了“愛心超市”這一新穎有效的服務載體。他們對全礦困難和特困家庭進行登記造冊,以定期發放“愛心券”的形式進行救助,困難員工用“愛心券”到“愛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活開支的壓力。他們采取“四個一點”(即:礦上出一點,工會籌一點,共產黨員捐一點,社會各界獻一點)的辦法來解決“愛心超市”的資金問題。五年來,“愛心超市”運行平穩良好,受到了廣大員工群眾的廣泛贊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也成為其他黨員服務站的學習模式。
如何把共產黨員服務站的影響力進一步延伸,以黨員的服務帶動群眾樹立奉獻意識,形成的人人講奉獻的良好社會環境?馬脊梁礦黨委創辦“電子道德銀行”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對這一問題作了很好的回答。該礦以“精神與物質相統一,奉獻與回報相對等”的理念,參照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為每一位員工建立道德賬戶,把員工們日常做好事的點滴行為,通過評估小組的評估,按所創造社會價值折算成“道德幣”存入員工道德賬戶中。同時,對有損于道德風尚的行為,按其造成的社會影響程度和經濟損失程度,折算后,進行相應的扣除。年終,根據道德賬戶中的余額情況,給予外出療養旅游、直接評為勞模等獎勵和停崗培訓等處罰。這一做法,是共產黨員服務站建設的重要延伸,對礦山道德風尚的凈化、廣大員工奉獻意識的培養起到了有益的推動作用。
開展共產黨員服務站工作,一定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如果不考慮自身實際,單純地為了工作業績而進行超出能力范圍的幫扶,既違背了建立共產黨員服務站的初衷,也得不到群眾的認可和擁護。在這一點上,同煤集團地煤公司焦煤礦的做法進行了很好的詮釋。該礦屬同煤集團兼并重組單位,由于種種原因,生產經營一直不能步入正軌,員工收入微薄,企業財政緊張。在開展共產黨員服務站工作中,他們結合自身實際,對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利用,實現了幫扶效果的最大化。他們所建立的“愛心超市”,以為員工群眾提供米、面、糧、油救助為主要項目,但因財政困難,無法進行無償發放。他們采取以進價出售給困難員工的方式,把本來屬于零售商的利潤讓給了困難的員工。這種做法,既實現了對困難員工群眾的幫扶,也避免了因為幫扶群眾而造成的企業負擔。
上述幾個例子,是同煤集團開展共產黨員服務站活動以來產生的部分點滴,對促進服務站的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