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把堅持服務群眾推動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求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形成制度和常態,參加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111個單位全部行動起來,進村蹲點干部挨家挨戶聽取意見查找問題,為整改落實找準突破口。
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形成制度和常態
從7月1日起,自治區黨委抽調50名廳級少數民族領導干部,赴50個基礎薄弱和情況復雜的鄉鎮開展工作,50名廳級干部與地州縣400多名少數民族干部混合編組,吃住在鄉鎮,深入開展發動群眾、走訪排查、征求意見建議等工作。
赴基層的50名廳級領導干部堅持走訪宣教、傾聽民意、發現問題、化解矛盾,把維護穩定和聯系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提出230多條有關發展穩定的意見建議。目前,自治區開始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據自治區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在學習教育、聽取意見環節,自治區黨委常委作出表率,各部門各單位積極行動,采取蹲點調研、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上門走訪等多種方式,“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8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深入和田、喀什、阿克蘇三個重點地區邊遠的8個鄉15個村,走訪60余戶群眾,面對面聽取320名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近期,自治區有關部門又梳理出20個重點鄉鎮,開展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從各地抽調1193名得力干部組成工作隊,深入基層做好群眾工作。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介紹說,新疆進一步健全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制度,規定自治區黨委常委每年在鄉村蹲點調研不少于15天,挨家挨戶聽取意見,推動改進工作。今后,領導干部赴基層開展工作、同人民群眾交朋友要成為制度化、常態化。
用干部“辛苦”換群眾“滿意”
今年初,新疆確定了3100多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和779個集中整治點。自治區黨委要求,每個扶貧開發重點村都要下派工作組,工作組組長由縣處級、鄉科級干部擔任,所有工作隊員都吃住在村里。
記者在于田縣科克亞鄉托萬艾格來村看到,村里的綜合服務中心已開工建設、20座墻體大棚正在建設中,村西頭的機井近期就可以出水,坑洼不平的沙土路鋪上了石子。
71歲的村民買買提艾則孜·沙吾提說,工作組真正把村民當親人,挨家挨戶走訪,想方設法幫我們脫貧致富,他們確定的幫扶項目不僅使農民受益,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
新疆柯坪縣436名低保群眾主動退保,走上勤勞致富道路,近期在新疆各族群眾中傳為佳話。阿克蘇地區柯坪縣下喀什力村是自治區的扶貧開發重點村。自治區中醫院工作組通過走訪了解到,一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認為享受低保是“很有面子”的待遇,一部分經濟條件本來寬裕的農民卻在享受著低保。
在工作組的努力下,一部分村民開始主動申請退出“吃低保”的行列。村民沙拉木·依不拉音說:“以前覺得吃低保很光榮,現在知道低保是用來照顧那些有殘疾、無勞動能力的人,我四肢健全、身體好,應該靠自己的勞動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