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積存的問題在解決,曾經的距離在拉近。
在阜平駱駝灣村,我們走進69歲的唐宗秀家。
土坯房低矮簡陋,在深冬里顯得破敗而冷清。一進屋,女主人把水壺提起,通紅的爐火“騰”地躥了上來。
一年多前,習近平曾坐在這炕頭,與唐宗秀拉家常。
“總書記都問你些什么?”
“問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問糧食夠不夠吃,問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問取暖的煤夠不夠,問小孩子上學遠不遠,問看病方便不方便……”
這是唐宗秀家最珍貴的一張照片:狹窄的土路上,習近平挽著她和另一位村民,走著,說著,笑著。兩側墻面斑駁脫落,午后金色的陽光斜照在他們身上,把長長的身影投在路旁的積雪上。
黨的最高領導人和兩位普通農民,三人相攜前行,如同迎歸了回鄉串門的親人。這畫面,不禁讓我們怦然心動,它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所包蘊內涵的精妙圖解嗎?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道考題的最佳答案嗎?
籠罩他們的陽光是那樣溫暖,一如此刻我們眼前的爐火,穿透了隆冬的嚴寒,穿透了小村的貧窮,穿透了山野間沉寂的歲月……
“趕考”永無止境
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正在征程中。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65年前,共產黨“進京趕考”前的那段對話,至今猶在耳邊:
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字字千鈞,意味深長。
趕考,趕考,65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如今正走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中國取得巨大進步,但挑戰更加嚴峻,考試仍未結束。
這場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場考試。
及格沒有?能否優秀?
我們嘗試著請河北省基層干部群眾為黨風現狀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