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四川白酒即將貼上“中國白酒金三角”的商標走向全國市場了。
1月19日,“四川省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工程在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啟動,旨在將四川省瀘州市、宜賓市、以及赤水河北岸三角區打造成中國第一個白酒集中發展基地。
白酒金三角是區域更是品牌
由瀘州、宜賓及赤水河北岸組成的三角區域具有獨特的水源、空氣、微生物、原糧、窖池、洞藏等天然優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糧農組織譽為“在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該區域內匯聚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董酒等名酒,是中國最著名的白酒聚集地。
“只有實現品牌合作,才能謀求共同發展”,四川省工業化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長王少雄在啟動儀式上說。除了瀘州老窖、郎酒、五糧液等川南本地酒外,本次金三角的建設也將川酒“六朵金花”中另三朵——成都“水井坊”、遂寧“沱牌酒”與綿竹“劍南春“囊括到其發展部署中。
王少雄還表示,會進一步爭取與赤水河南岸的貴州茅臺酒進行合作。
投資120億打造中國白酒第一園
此次“白酒金三角”工程還將建立——中國白酒第一園。該園區選址于瀘州市江陽區黃艤鎮,規劃面積1萬畝,投資120億元。國家酒檢中心已于2009年在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該中心旨在集中發展白酒釀造、白酒灌裝、倉儲物流、交易展示等產業,為入駐白酒企業提供便利的生產設備及配套服務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白酒企業將陸續入駐此園區。
立足本地發展交通
“瀘州和宜賓位于川南山地,交通問題怎么改善?”,“會不會考慮移廠址?”——成了最為關注的問題。
“離開了赤水河畔,就不再是原來的川南酒了”,瀘州市市委書記朱以莊表示“川酒廠址不會遷”。瀘州市已投入100億元專款發展交通,航空、鐵路、水運、公路四位一體的交通格局將初步完善。正在建設中的瀘州—重慶、瀘州—貴州遵義鐵路將于2012年完工,屆時,瀘州將進入重慶周邊“一小時經濟圈”。
作為西南地區繼重慶后的第二大碼頭,瀘州集裝箱吞吐量已達到50萬噸,正向100萬噸目標發展,豐水季內河吞吐量已達到8000噸。
“公路不會從酒廠內部穿過,我們會保持10公里以上的距離,不會對釀酒產生負面影響”,瀘州本地“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告訴記者。
走出國門主推文化牌
“出口四川白酒,就得讓老外先認可我們的文化”,瀘州市副書記楊文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楊文杰指出,早在1915年,川酒五糧液就在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巴拿馬金獎”。
2008年,中國白酒出口量達到17億元,但對象主要針對海外華人。但外國消費者對白酒文化了解少、境外酒精銷售限制——仍是現目前中國白酒出口的最大障礙。
“中國文化能走多遠,中國白酒就能走多遠”,瀘州老窖董事長謝明表示,隨著中國文化軟勢力的加強,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的因勢利導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借鑒,中國白酒的國際市場前景必定廣闊。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張奧)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