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
“老油”會不會再穿“新裝”?
不過,王金華也對未來廢棄油回收的監管表示了擔心。在成都周邊,油脂回收公司不在少數,但80%以上都是沒有生產資質以及技術設備的小作坊,“他們以更高的價格從餐館回收廢棄油,經過一系列程序后,將廢棄油再次變為劣質食用油,再以食用油的價格賣給餐館。”
王金華非常擔心這種情況,“1噸廢棄油我們最多能給企業4000元的價格,但他們屬于暴利行業,可以把這個價格抬高到上萬元。”
何濤也提醒,有些火鍋企業是直接與回收企業簽訂合同,一定要注意這些企業是否有成都市城管局頒發的《成都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登記證》以及成都市環境保護局頒發的《成都市廢油脂收集經營許可證》,若沒有,則屬于非法經營企業。
●評論
杜絕“老油”面臨監管難
傳承數百年的火鍋老油即將離開川人的餐桌。不過,讓老油無處藏身,并不簡單。
使用老油和使用一次性鍋底的利潤孰高孰低,一算即知。面對著改用一次性鍋底帶來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競爭壓力變大,難保一些火鍋企業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何杜絕部分企業“風頭”一過立馬回到老油時代,是個難題。
不久前通過的《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明確規定:“將從餐廚垃圾中回收的物質用于生產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產品及違法所得,并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然而,杜絕老油重回餐桌不能等到事后。8月4日,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將在官網上公布四川第一批已開始使用一次性鍋底的企業名錄,同時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和舉報。這將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以后都會不定期公布。
要發揮監督力量,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消費者學會維權。但目前,對于如何辨別老油新油,相關部門還沒有明確的標準,這使得消費者的自發監督也存在一定難度。
四川火鍋面臨一場變革,但這場變革能否促使行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還需監管“出力”。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