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2011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徐徐落幕。在這場以“新能源·新西部·新市場”為主題的國內國際新能源“大腕”齊聚的峰會上,承載著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夢想的雙流名片,再一次全球傳播。
“打造千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夢想,正隨著連續3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榜首“寶座”以及目前共引進天威新能源、漢能光伏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6個,預計至2015年新能源產值將實現1000億元的步伐逐漸成為現實……這讓雙流有了對話全球的基礎,全球新能源產業從此有了“雙流坐標”。
我們當時反復想,如果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要東部不要的東西,將永遠處于追趕地位,無法跨越。雙流縣的優勢是交通和資源,雙流機場近在咫尺,各種等級的公路縱橫交錯,附近就有豐富的硅材料,而且我們具有40年的太陽能研發歷史。正好趕上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最終我們確定了發展新能源這個產業,與東部地區比拼。”
——雙流縣委書記高志堅
千億新能源產業的夢想與現實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1中國新能源產業經濟發展年會上,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果評估結果正式公布,雙流縣獲得“2011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第一名,這是雙流連續3年蟬聯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榜首。
承載雙流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西航港經濟開發區,也就是牧華路兩側,3年前還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帶,如今已變漢能、旭雙、中海陽、天威等新能源巨頭云集。
按照“西部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標準和要求,圍繞搶占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結合項目引進儲備情況和產業發展態勢,著眼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雙流縣確立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總體目標,并提出了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2012年實現400億元,2015年突破1000億元,2017年突破2000億元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努力建成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目前,雙流縣已建成新能源重大項目13個,在建新能源重大項目20余個,共引進天威新能源、漢能光伏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6個。預計至2015年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實現1000億元。
雙流打造千億級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雙流對話全球的信心和力量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浪潮中,雙流已經成為抓住機遇的先行者,如果我們還沒有來,可能會錯失未來發展的決定性機會。”今年6月15日,歷時1年建設時間,投資漢能一期300MW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項目,正式在雙流縣“開花結果”。漢能集團一高層曾如是說。
漢能如此“不多見”的決策信心,實則與這里執政者對矢志不渝發展新能源的戰略思想、城市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及雙流服務團隊真誠高效的作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這也是雙流新能源對話全球的底氣和力量。翻開雙流3年來新能源發展歷史,當初幾家企業落戶,到如今的36家“明星”新能源企業聚集,雙流新能源實現了從單一的硅片生產到完整產業鏈條的完美蝶變,也成為國內技術路線最齊、研發平臺最全、產業鏈條最長、發展潛力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3年走來,雙流用“產城一體”的理念,建造“新能源產業城”,鑄就了雙流的精彩。雙流新能源產值從當初的11億元,到今年有望突破200億元,雙流沒有讓人失望……
隨著成都國家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的先后冠名,雙流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雙流新能源行業的領軍地位越發明顯,新能源產業中有了雙流的話語權。
在今年的新能源峰會上,歐亞風能聯合會中方關系負責人約翰森表示,期待與雙流“第一次親密接觸”。而德中經貿合作中心副總經理、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負責人陶光遠盛贊雙流發展新能源獨具優勢的同時,還希望將雙流新能源發展囊括到他的新能源轉型研究課題當中,而該課題研究成功后,將對整個新能源行業發展產生指導性的作用。
在世界新能源產業,有了越發清晰的“雙流坐標”。
賴琳琳天府早報記者彭江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