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化應當瞄準更高標準的目標;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的舉辦就是對成都國際化的最好認同;國際化建設也應當保持本土特色……今日下午,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教授與四川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侯水平、錦江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李大江、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霍偉東、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吳允燊,以及仁恒置地集團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劉橙晨女士,進行成都國際化機遇與挑戰主題圓桌對話。
目標:成都應當瞄準高標準的國際化
當前國際全球化趨勢之下,成都確定了加快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目標。作為長期關注國際經濟學的經濟學家,海聞對成都打造國際化城市的目標表示非常贊成和支持。
他認為,國際化城市應該是最高的目標。但要建設國際化城市,從一開始就要確定高標準。“因為它(國際化城市)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指標,還包括社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綜合指標。”成都是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區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成都的發展定位首先就要定得高。同時,制度機制建設和配套要跟上,“比如街道雙語名稱要規范,總不能叫人家學好中文才來。”他認為,中國的國際化城市的吸引力,恰恰在于讓世界各國的人產生想要來的沖動——這是一個挑戰。
這一觀點得到了錦江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李大江的贊同。錦江區是世界500強企業最為密集的中心城區。未來,這一區域也可能成為引領成都國際化的重要區域。正是基于這樣的條件和基礎,錦江區將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性生態型精品城區”作為發展目標——其中國際性就是其中的要義之一。李大江說,確定了目標之后,我們在各個方面加快了推進步伐。比如,國際化的載體建設,這幾年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在錦江區越來越多;目前錦江區在建的產業載體達到400多萬平方米,都將引進國際化的產業。
認同:世界人在成都營造了和諧畫面
國際化城市,并不是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的,還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同。
即將在成都舉行的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就是對成都國際化進程的最好認同;成為西部地區外國領事機構最多的城市,是對成都包容的城市形象的認同;而在中心城區錦江區,105家世界500強企業、超過600家跨國公司在這里投資興業,則是對對外開放環境的認同……
“8年前,我剛到成都的時候,有一個國際社區,雖然硬件條件很好,可真正居住其中的外國人或者外企高管并不多;可現在,這個社區里面已經住進了30多個國家的高管,成了一個真正的國際化社區”。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吳允燊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需要怎樣的國際化城市?”他相信,未來包容和創新將成為成都國際化形象中的重要元素。而在他心目中,未來2-3年,春熙路很有可能成為成都真正國際化的區域,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工作、生活、消費的地方。
地處鹽市口商圈內的仁恒置地廣場,是國際時尚品牌匯聚的地方。“我們經常在仁恒置地廣場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人們,他們可能說的是不同的語言,可卻和諧的走在一起。”正是對于成都、錦江的認同,仁恒來到了這里。未來,公司將把國際社區和城市高端綜合體兩個國際化的業態在成都延伸開來。“我們也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喜歡成都的世界人和胸懷世界的成都人。”
路徑:國際化也應保持本土特色
成都的國際化,不僅僅是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成都肩負“首位城市”的需要。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侯水平認為,成都在西部大發展、全省的發展當中都應當肩負起帶動和輻射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國際化城市建設方面,也應當如此。而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霍偉東也認為,成都應當在自身國際化進程中,與周邊其余城市形成良性互動。可如何才能把成都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國際化城市呢?
海聞教授也給出了建議:除了確定高標準的目標外,還應當保持成都的本土特色。
他認為,作為西南重鎮、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成都應當在經濟、文化和生態三個方面加強國際化建設。比如,經濟方面,通過吸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提檔,將自身建設成為西南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面向世界的重要平臺。文化方面,成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恰恰應該保持原有的獨特的東西。“我在美國呆很多年,四川比很多地方都有名,一個是熊貓,一個是川菜。我覺得成都應當充分的利用這兩個名片,有名的東西,打造獨有的文化元素。”(記者 毛逸)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