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遂寧市法律援助中心駐烏魯木齊工作站成立。至此,四川省在省外建立的川籍務工人員規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加到13個,年內有望達到15個。
在法治四川建設過程中,四川省法律援助向深、廣延伸,去年9月至今,全省司法行政系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近5萬件,受援人數6.7萬余人。其中,受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42萬件,為近2萬名農民工討回欠薪、工傷賠償金等2.5億元。
申請援助事項從6項擴至10項
今年5月,新修訂的《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將可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從6項擴大到10項,將群眾關注的勞務糾紛、家庭暴力、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等納入法律援助范疇;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賠償的,全部給予法律援助。
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的同時,四川省法律援助服務網絡也進一步完善。目前,全省3422個鄉鎮司法所及工青婦殘、各大中專院校都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全省836家律師事務所和1297家基層法律服務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受理點。
法律援助向省外延伸
前不久,省司法廳出臺《關于建立健全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點)的指導意見》,要求四川省條件成熟的300萬以上人口市(州)和百萬人口大縣(市、區),在本市、縣籍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建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省外務工人員有法律援助需求時,更愿意向家鄉的法律援助機構求助。”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曉林說,目前主要依托川籍在省外執業的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及其執業機構,川籍省外商會、支鄉聯誼會等民間組織,政府駐省外辦事機構、駐外流動黨組織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各地駐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探索建立務工人員法律援助維權長效機制,如大竹縣法律援助中心與深圳市龍崗區法律援助部門建立專門協作機制,合江縣駐貴陽工作站通過進企業走訪等形式,與1000余名合江籍務工人員、農民工代表、企業家建立穩定聯系。
量化打分促辦案質量提高
辦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法律援助的效果。
今年初,司法部將綿陽市納入全國32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試點單位之一。綿陽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標準,從會見受援人及提供咨詢情況、閱卷情況、證據運用情況、庭審情況等11個方面,分成23個小項,對每一個法律援助案件實行百分制量化打分。試點工作結束后,預計明年將在全省全面推廣。
記者在省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受理窗口看到,中心工作人員對每一位受援者都要發放一份調查問卷表。“這張表會在案件結案后收回,其中有20多項評價。”王曉林告訴記者,受援人的評價將與法律援助律師領取案件補貼、甚至律師事務所的年檢注冊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