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享受普法“個性化服務”
成都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法治成都”“怎樣建設法治成都”等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要加強法治教育,著力構建尊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市的長期基礎工作。
近年來,成都市不少社區有了常駐的法律志愿者,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大學生法律志愿者來到街頭巷尾,向群眾開展法律宣傳,律師也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為需要幫助的老百姓提供法律援助。許多市民都體驗過成都市法律志愿者的服務,紛紛對其稱贊不已,而成都市法治建設的深入開展,讓創建全國一流法治城市的氛圍越發濃厚。值得一提的是,在成華區,該區司法局還成立了全省首個法治文化創意工作室。
A
普法用力不平衡
某些社區有兩個志愿者服務隊來搞普法宣傳,而有些社區則沒有
加強調度
B
普法有待精細化
普法需要從整體著眼,也需要根據群眾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法律服務
調查需求
成立法治文化創意工作室
聯合成都市和諧社區發展促進會、成都市義工聯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法律服務的質量
通過走訪群眾,了解到最迫切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法律服務,協助政府來提供給群眾
創立法治文化工作室
志愿服務不“撞車”
在成華區二仙橋街道西北路社區,“段媽”的名氣可不小,她就是原西北路社區書記段勝華,離職不離崗的她以志愿者身份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室。這個工作室作為最基層的民間組織,總能將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給政府部門,請其盡快給予解決。成華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評價工作室:“發揮著廣泛聯系群眾、了解居民訴求、暢達社情民意的作用,為群眾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搭建了一個平臺?!?/p>
據記者了解,其實在成都市,這樣為群眾提供義務法律服務的志愿者群體還不少,但由于彼此間缺乏溝通和合作,總會造成一些志愿活動上的“撞車”。“比如學雷鋒活動和憲法日活動的時候,養老院就來了好幾批志愿者,某些社區有兩個志愿者服務隊來搞普法宣傳,而有些社區則沒有,容易造成普法用力不均衡。”該負責人表示。
在此背景下,結合今年首個國家憲法日及第29個國際志愿者日,成華區司法局成立了全省首個法治文化創意工作室,聯合成都市和諧社區發展促進會、成都市義工聯、成華段媽工作室、黨員、律師、學生、社區網格員,著力構建法治宣傳志愿服務體系,實現校地社聯動,推動憲法宣傳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