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統計口徑數據打架
2010年9月,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的中國500強企業,青島有九家企業入選,其中排名最后的青島港營收達到127億,而到了《財富》版中國500強,青島只有六家企業入圍,排名最后的青島雙星收入只有57億。不同的統計口徑出現了數據打架的現象。
“《財富》版中國500強公布的數據有可待商榷之處,其入圍企業第500名的收入為47億,青島達到這一門檻的企業遠遠不止六家。”青島大學經濟學博士張宗強說,像新華錦、青島港、利群集團等企業的營業收入都會輕易超過這個數字。據新華錦的一季報顯示,上市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8億,照此算來,僅上市公司全年的營業收入就有望超過60億,新華錦集團的營業收入只會更多。
■分析
青企巨人呼喚“新面孔”
多年來,青島企業總是幾副“老面孔”打天下,已讓不少青島人生出危機感。“青島民營經濟十分發達,但多數企業有數沒量,行業翹楚不是很多,難以沖擊中國500強。”青島歐凱管理負責人孫先生說,青島九聯集團、喜盈門集團、雪達集團等公司都具備了沖擊中國500強的基礎,但還差“臨門一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入圍的老面孔,給人帶來的喜悅也并不是太多。大陸共有60多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青島未有一家;入圍中國500強的企業,青島前100名也只有一家,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難以讓人興奮和激動。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