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合理利用難以形成產業化
滸苔是一場場海洋災害的“元兇”,但海洋科學家們逐漸開掘出了滸苔的另一面。
研究表明,滸苔干物質中微量元素豐富,可作為一種低污染的高膳食纖維、高蛋白、低脂肪、礦物質豐富的新型海洋飼料。此外,滸苔具有味道鮮美、極易生長繁殖等特點,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海洋藻類飼料資源。
在這一領域,青島的幾家企業已捷足先登,卻幾乎同時遭遇了尷尬和困惑。
青島友清海產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海藻食品的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陳子林介紹,2009年,該公司看準滸苔產品的商機,自主研發了相應設備和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滸苔面條,“當時生產了十幾噸,味道挺不錯,全部售完”。
令陳子林始料未及的是,這條生產線僅使用了一年,便被擱置在一旁,至今仍作為試驗性質的新工藝,擺放在廠房中。
“最難過的是防腐關。”陳子林介紹,由于滸苔面條較濕,常溫下僅能保存三五天。選擇真空包裝可放兩三個月,但會損害口感。將其完全冷凍,則不便于銷售。最后,陳子林不得不放棄。
困擾陳子林的還有滸苔的前處理設備問題:“將新鮮滸苔打撈起來后,加工前需要進行除砂、壓榨等程序,購買相關設備,需要上百萬元資金。即使配齊設備,產品如何推廣也是難題,畢竟市場認可具有滯后性,企業一旦無法收回成本,則會面臨很大風險”。
在陳子林看來,要在滸苔來襲的兩三個月內消化掉如此龐大數量的滸苔,對企業的清理能力、加工能力、推廣能力、銷售能力,都是巨大挑戰,“這就需要政府提供一定援助”。
同樣介入滸苔利用的還有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工程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大生物”)。這是一家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工程化利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單俊偉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2007年滸苔侵襲青島以來,該公司一直在研制滸苔的無害化處理方案,引起了市政府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