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先秦史學會主辦的中國(萊蕪)首屆嬴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今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80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并明確認定,秦始皇祖人姓氏嬴起源于古時萊蕪境內的嬴城即現今萊城區城子縣村,由此進一步確定了萊蕪作為“伯夷封地,嬴秦祖里”的歷史地位。
相關新聞:討嬴姓起源 揭示萊蕪上古文明——— 訪萊蕪嬴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柳明瑞
在“中國萊蕪嬴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前夕,記者采訪了致力于嬴文化起源研究的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萊蕪嬴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柳明瑞先生。
記者:研究萊蕪歷史有好多題目可以做文章,您是如何選擇嬴姓起源這個課題的?
柳明瑞:歷史上,萊蕪被稱為古嬴,有嬴水、嬴城遺址存在,這是否意味著與嬴族、嬴姓有什么聯系?通過翻閱資料,我發現了兩條線索:一、有學者在發表的論文中說“嬴秦本自汶泗”。二、1999年版《辭?!吩凇叭R蕪”條下注釋:“秦置嬴縣?!闭鞘苓@兩條線索啟發,在若干熱心萊蕪歷史研究人士的支持鼓舞下,我開始了廣泛搜集資料,加上獨立思考,寫成了《萊蕪為嬴秦祖根考略》一文。這篇粗線條的考證文章,后收入萊蕪市歷史研究組編印的《嬴秦與萊蕪》一書中,時在2001年8月份。
記者:您探討嬴姓起源,主要運用什么方法?
柳明瑞:在《嬴姓溯源·導論》中,我主要運用了多元聚焦法、比較篩選法和吐故納新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種方法。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即在其《古史新證》講義中,提出“二重證據法”,即以地上文獻與地下文物互相印證。研究嬴姓源頭,我也嚴格按照“二重證據法”進行。地上文獻方面,我們有司馬遷根據秦人《本紀》所寫的《史記·秦本紀》,明確寫到“秦之先為嬴姓”。其后分封有十四國、十四氏。這些嬴姓古國大多在東方亦即東夷范圍內,而且《左傳》昭公十七年有記載,其中的嬴姓鄭國是以鳥為圖騰的古國,秦之先是以玄鳥即燕子為圖騰的,說明他們均出自同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妒酚洝伏c明秦之嬴氏始祖是大費伯益,其嬴氏乃帝舜所賜。為什么帝舜賜伯益嬴氏?宋代史學大家羅泌指出,伯益大費因“始食于嬴,為嬴氏”。伯益的食邑即封地是嬴。
那嬴在哪里呢?就在今萊蕪嬴水流域。以嬴作為地名者,在先秦時期只有萊蕪一處。根據“因生以賜姓”(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的得姓規律,這種唯一性對確定嬴姓、嬴氏源于今萊蕪地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左傳》、《史記》等便屬于地上文獻。那么,萊蕪嬴水之濱有無地下文物與之相互印證呢?在嬴水之濱雖未進行過系統的考古發掘,但是,人們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日常勞作中的零星發現和專家、學者們的野外調查,還是發現了不少與少昊時代、伯益世代相對應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時期的文物,足以證明,少昊與伯益生活在嬴水之濱是可信的。
記者:在您看來,嬴姓始祖少昊與嬴氏始祖伯益的姓氏都來自嬴水?
柳明瑞:對。
記者:這是您一家之言還是別人也這樣認識?
柳明瑞:客觀公正地說,最早提出這種觀點和進一步闡述這種觀點的絕不是我,而是古代和外地的專家學者,如宋代的鄭樵和羅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外地論及這個問題的學者越來越多,例如1981年,湖南何漢文先生就在《求索》雜志上發表專文,8次提到嬴秦之發祥地在萊蕪。特別是嬴秦發祥地甘肅、陜西兩省的學者也贊同這種觀點,發表了一系列專著和論文。而這之中唯獨沒有山東,沒有萊蕪的學者。這恰恰證明了嬴秦源自萊蕪觀點的客觀性。外地學者紛紛認可,我們總不能采取“不承認主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