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制度 提升能力 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沈曉明
上海市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的有關精神,按照“降低費用、提高水平、規范功能、加強管理”的總體要求,以收支兩條線管理和醫保費用總額預付制為抓手,穩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有效緩解了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在此基礎上,2010年2月,上海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聯系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國家確定的各項試點任務,扎實穩步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改革成效。
一、改革的總體思路
上海市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考慮:一是以能力建設為主線,穩步推進“上海特色”的三個專項試點。即聚焦提升群眾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優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聚焦提升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聚焦提升居民健康管理和衛生信息化水平,推進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衛生信息化建設。二是以體制機制為核心,全面覆蓋“國家要求”的三大領域,即完善服務體系、改革體制機制和加強內部管理。
二、改革的基本進展
(一)三個專項試點成效明顯
一是優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上海市從2010年起,由市、區兩級政府已出資約50億元,全額保障基建、開辦和運行經費,實施了郊區三級醫院建設“5+3+1”項目,即在4個郊區新建5家三級醫院,將3個郊區縣的中心醫院提升為三級醫院,遷建1家郊區三級醫院,建成后將實現每個郊區縣都有一家三級醫院。
二是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從2010年起,上海市開始探索在全市統一的公共平臺上,建立統一標準規范和考核評估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兩年來,全市已累計招錄3809名住院醫師,第一批92名住院醫師已出培訓基地。
三是推進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從2010年起,上海市啟動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衛生信息化工程,建成覆蓋全市的健康信息網,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自動建檔、自動更新和共享利用”,實現“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