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鐵路建設一級市場的開標總額達317.3億元,僅為去年同期4470億元的7%。”在31日發布的半年報中,國內最大的鐵路工程承包商中國中鐵如是表示
中報顯示,上半年中國中鐵實現營業收入2228.95億元,同比增長14%。但凈利潤只有24.87億元,同比下滑22.48%。
另一家鐵路工程巨頭中國鐵建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只能說差強人意。上半年這家公司實現凈利36.69億元,同比微增7.73%。而去年同期,中國鐵建的凈利增幅是52%。
對于上半年經營遇到的困難,中國中鐵指出,首先是由于鐵道部實行新的招投標細則,一些原計劃上半年開標的項目推遲了招標。中國鐵建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面臨著銀根緊縮、基建投資受控特別是鐵路新開工項目大幅減少,以及中東北非局勢持續動蕩的重重考驗。
在凈利下滑的同時,鐵路產業鏈上的公司現金流也開始吃緊。中國中鐵表示,受國家信貸政策的影響,部分項目業主資金困難,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大幅攀升。截至二季度末,中國中鐵的應收賬款為90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動車組制造商中國南車二季度末的應收賬款也達到了266億元,較年初激增138%。
展望下半年,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在“7.23”動車事故后,國務院決定暫停高鐵新項目的審批。但中國鐵建認為,公司仍面臨寶貴的機遇。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實施“有保有壓”的政策,資金主要投向城市軌道交通、保障性住房、水利水電和電網改造等工程領域,建筑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動車組制造商也在積極突圍。中國南車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鄭勝日前在與機構投資者溝通時表示,除了國家鐵路外,公司還在全力開拓城市軌道交通和海外市場,希望到“十二五”末來自國鐵的收入占比降到50%以下,減少鐵道部單一大客戶的風險。
不過,在突圍時動車組制造商需要高度重視產品的質量問題。“7.23”動車事故發生后,中國北車宣布對已投入京滬高鐵運營的54列CRH380BL型動車組實施召回,原因是這種車型存在自動保護系統誤報而導致列車延誤的情況,并且發生頻率較高。
在半年報中,中國北車承認“技術風險”是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稱隨著動車組的不斷升級,對產品質量和穩定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在技術創新上給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不能成功應對這種挑戰,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